美文网首页
春游颐和园

春游颐和园

作者: 如意静好 | 来源:发表于2023-04-01 21:28 被阅读0次

    已经十来年没去颐和园了,因为近,开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总觉得很方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结果是有十年没去。

    朋友圈里总有人炫颐和园的春色,今天起来决定去颐和园打卡。

    先上一张颐和园公园全景图,今天是从西门入园。

    进了公园,就看到京密引水渠边有许多人长枪短炮再拍照,仔细一看,他们在拍一只小鸟,小鸟靛蓝色,比麻雀大些,我给它冠名“翠鸟”(不一定对)。我的手机拍不真切,那我就拍正在给鸟拍照的人。如下图:

    西门东侧是畅观园,畅观园地势较高,是个观景的好地方。

    畅观园里的景色

    顺着昆明湖西堤向对面的万寿山方向游览。一路景色美不胜收。

    孵蛋的黑天鹅 鸳鸯戏水 镜桥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玉带桥

    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造型玲珑秀美。桥头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豳风桥

    豳风桥原名桑芋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言)名讳,改为今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以"桑芋"或"豳风"为桥名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豳风桥畔花红柳绿水清。

    豳风桥边景色

    豳风桥头远眺万寿山佛香阁。

    万寿山佛香阁 界湖桥

    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0年英法联军之劫,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

    宿云檐城关

    宿云檐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又称贝阙。城上原有楼,内供关羽银铸塑像,一八六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改为亭式建筑,内供关帝牌位。

    荇桥

    荇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于光绪年间重建。桥名出自《诗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之句。

    荇桥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游玩,一日晚了,路过荇桥,荇桥上挂的灯笼上的飘带影子倒映在水中,慈禧以为是蛇,惊吓不已,欲拆掉此桥,身边大臣劝阻,又没理由,就找来风水师。风水师看后说:水中确有水蛇已成妖,可用神兽镇压。所以光绪年间重建此桥,桥两侧四个桥墩上各塑一只避水金睛兽,此兽为牛魔王的坐骑。

    石舫

    石舫,又名清晏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长廊

    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湖畔拍照的小姑娘 做画的艺人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廓如亭

    廓如亭,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面积达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此亭可四面观景,视界开阔,故名廓如。

    铜牛

    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曾经游览过许多次颐和园,今天这次是看景点最多的一次。但公园太大了,还是没有全走到。没有走到的地方下次再游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游颐和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cl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