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被催着作业,自己也有许多作业,别人和自己都不肯放松一点点,于是,必须争分夺秒地过日子。
昨晚自己的作业做到凌晨三点多才完成,再做“走读苏州”的作业,下周的课程要发布了,需要写课程简介。下周我有两个课,一个是周四的昆曲博物馆,一个是周六的诗词课。
还没背课呢,只好乱写写,下面是昆曲博物馆的课程简介。
昆曲博物馆走读简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
作为一个苏州人,了解昆曲的相关知识是必须的。
昆曲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江苏昆山地区,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元末明初,昆腔最初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流布区域最初仅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昆曲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唱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于昆曲的发祥地江苏省苏州市古城区平江路中张家巷全晋会馆内。全晋会馆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读昆曲博物馆,追溯昆曲六百年的发展史,讲述昆曲发展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顾坚、魏良辅,还有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洪钧,了解著名的昆曲曲目,看看精美的古戏台,欣赏清末民初堂名“宝和堂”的紫檀木堂,不亦乐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