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晴 高一七班 06
苏东坡人生的高峰是因为他的才华,苏东坡的落魄也是因为他的才华。
他是人世间极难遇的天才。欧阳修曾对他的儿子说过,“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的确,文坛泰斗欧阳修的话应验了,苏东坡死后十年之内,大家都在谈论苏东坡,而无人再谈及欧阳修。
苏东坡和苏辙的才气,一部分是与生俱来,另一部分是后天的不断加强,这与他们的家庭密切相关。他们的父亲——苏洵,天赋极高,虽然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发力较晚,但在学术思想上于唐宋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他们深研史书为政之法,乃至国家盛衰隆替之道。因得两个青年的儿子,在熟记经史,在优秀的书法上,恐怕已经胜过乃父雏凤清于老凤声了。苏洵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这深深地影响了苏东坡与苏辙二人。而当时欧阳修正有决心发动一项改革文风运动,借这个机会,不录取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辞藻的华美靡丽之文的学子。所以,苏东坡兄弟二人正好投了巧——他们都不喜那些虚幻的藻饰。再者,家庭的气氛——各种图书插列满架,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任何一个流芳千古的学者,他一定是博览群书、明辨事理的人。兄弟二人在书的浸浴中成长,在父亲的引导下,何不成才?
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国是在宋朝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他极力奖励文学艺术。国内太平无事,中国北方与西北的游牧民族也不来进犯。在这样的朝廷之下,贤良之臣在位,若干文才杰出的人士都受到恩宠,伺奉皇帝,点缀升平。而当幼童时期的苏东坡听到欧阳修、范仲淹等大名时,当下深受鼓舞。若是没有仁宗这一圣明的皇帝,苏东坡可能会落到与屈原相似的悲剧当中。
苏东坡他有才,但他也太显眼了。欧阳修为当时的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但他却曾说过,“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位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是对苏东坡才气的无可置疑的肯定。宋神宗的一位侍臣说,每逢皇帝殿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使苏东坡被贬谪在外时,只要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帝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他的才气纵横不可抑制,造成奸诈小人害怕苏东坡的官位比他们大,而利用言论使神宗不信服他。因而,苏东坡只能委曲受辱,难以回驳。
像苏东坡这样的才子,多是无法自由,被奸人陷害,但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做着无悔的事情。
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