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518084/10c4dd34d6f790e6.png)
“水至清则无鱼”大家都知道它有“过犹不及”的意思,“人至察则无徒”是它的下半句,这是一个并列式的成语,出自西汉中期礼学家戴德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子张,乃孔子的徒弟也,子张问入官,此句省略了问的宾语,子张问谁,问的是孔子,入官,意思是如何做官从政。
孔子当时的言论是“过犹不及”,针对“过犹不及”才有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解释,也就是说,“水至清则无鱼”的前身是“过犹不及”。
这个成语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水太清了,就会没有鱼生存,引申义为不要对人或事要求的太高,否则容易事得其反。
很多人都不明白,水太清了,为什么就没有鱼了呢?
养过鱼的人都知道,鱼并不是每天都要换水的,它是每周才换一次,且不是全换,只换四分之一而已,这个内容在我之前的日更文《为什么要给孩子养宠物,尤其是男孩》中有提到。
鱼食的投入势必会让水变得浑浊,鱼排出的食物残渣也会让水变得浑浊,如果及时更换,水就会变得清澈见底,此时鱼就会死掉,也就是说鱼生存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环境。不信的伙伴可以一试。
从科学养殖的角度来解释,水至清也是无鱼的,可见古人之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