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
那些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秘密,都是我对你无声的告白
开始看《无声告白》,是因为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就是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看完后,觉得这本书说了很多,不仅说了父母和子女终生剪不断的羁绊,也说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更是洞见了夫妻之间的相处
白人母亲玛丽琳和黄种人父亲詹姆斯分别将他们的梦想寄托在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莉迪亚身上,母亲希望她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父亲希望她融入人群,广交好友。没人问过她愿不愿意,没人问过她想不想要,他们把自己想要的塞给莉迪亚。这其中穿插了玛丽琳和她的母亲的故事。她的母亲希望玛丽琳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企图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规划玛丽琳的人生道路,玛丽琳非常反感母亲的想法,所以她渴望与众不同。可是她在她做了母亲后,她似乎做了和她母亲当年一样的决定,那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詹姆斯也一样,因为种族原因从小被排斥,因为肤色的与众不同,他饱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所以他很渴望融入人群中,成为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人。莉迪亚的相貌使他觉得她可以融入这个自己一直渴望融入的社会中。然而他们忘了,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是他们亦是独立的个体。只有自由的爱,才是被需要的爱。
因为落水事件,莉迪亚将哥哥内斯视为自己在家里的唯一依靠。她觉得哥哥内斯同她一样,看到了这个家扭曲和脆弱的平衡。原本这种兄妹间的平衡是很和谐的,直到内斯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要离开这个家的时候,她慌了。她不舍哥哥的离开,她觉得哥哥内斯是唯一理解她的人,然而内斯因为沉浸在离开家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的喜悦中忽视了她的这种小心思。
莉迪亚因为童年时妈妈的离家出走,而一直心怀恐惧,她恐惧着哪一天妈妈又会离开,恐惧着哪天这个家微妙而平衡的和谐会被再次打破。所以她决心满足妈妈所有的要求。这渐渐的丢失了自己,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只能怀揣着这种恐惧扮演着父母想要看到的莉迪亚。
玛丽琳太渴望与众不同,所以她爱上了詹姆斯;詹姆斯太渴望融入人群,所以他爱上了玛丽琳。也许他们都应该找一个像自己的人结婚,但是他们没有。索性,结局还算圆满,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他们都努力摆脱别人眼中的自己。
外界光环之下,这部小说自有其打动人的独到之处。《纽约时报书评》的评论家称:“即使我们熟知身边这类故事,也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美国小说处理过这类故事。”几乎所有评论都提及了伍绮诗过人的写作功底,她将种族、性别、家庭、个人追寻自我价值、青春危机、同性之爱等诸多主题糅杂在一起,用细腻且内敛的笔触写下一个温婉且感人的故事。作为一位作家的处女作而言,她达到的高度,很少有人能够比肩。(这一段摘自作者:mi4444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752643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