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周国平关于“日记”的一段话,并思考: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
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人生,而人生是由每天、每年、每个阶段活生生的经历组成。
如果你热爱人生,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为了留住它们,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例如用摄影和录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场景。
但我认为写日记是更好的办法,与图像相比,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
通过写日记,我们仿佛把逝去的一个个日子放进了保险柜,有一天打开这个保险柜,这些日子便会历历在目地重现在眼前。
记忆是不可靠的,对于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来说,除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外,多数往事会渐渐模糊,甚至永远沉入遗忘的深渊。
相反,如果有日记作为依凭,即使许多年前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在记忆中唤醒。在这个意义上,日记使人拥有了一个更丰富的人生。
Q1:什么是输出?
A :
1、输出,是控制论中的概念,与输入对应,指的是:
系统对输入进行处理后产生的结果。
以你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为例:
书和文章,就是输入。
对书和文章给予你的信息,进行理解、反思、联想等,就是处理。
再写成读书笔记,或者是通过演进等形式分享,读书笔记和演讲,就是输出。
前置思考中,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所见所闻、心得体会的日记,也是输出的一种。
事实上,输出的涵义很广,包括说、演、写、做等,意即:一切可以影响自己或者别人的产出和贡献。
2、输出倒逼输入。
输出是成长最好的试金石。
以阅读为例,无论读什么,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有一种知识获得的充实感,感觉今天理解和掌握了不少知识。
但这只是一种错觉。
真正要检验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内化成能力,要看能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但从学到做,时空上有一定距离,往往不能当场检验。因此,性价比高的检验方式是,以教为学,假设自己要做一名老师,向另一个人讲授刚刚你所学到的知识。
当然,马上要找一个人,你当场向他讲授,往往并不现实。
所以,最好的方式之一是,你写出一篇文章,通过文字进行分享。由于无法借助表情、肢体语音等,要让潜在的读者容易理解,就要求你要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这时候,也就是,当你试图把思想、方法、观点,落实成白纸黑字时,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见有如下表现:
不知道开头怎么写,什么样的切入点最好。
写起来以后,磕磕巴巴,就像挤牙膏一样。
照搬原文容易,要用自己的话复述很困难。
很难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讲清运用情境。
如果你有这样的表现,其实就意味着:你的理解偏肤浅,你的阅读质量偏低,你并没有想象中掌握的那么多。
因此,如果没有文本输出,你就容易沉迷于自己“其实还不错”的假象。
只有通过输出,倒逼我们直面问题,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加强输入。
而输出质量的高与低,多与寡,就是一种量化反馈的信号,告诉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再读一遍,什么时候需要重温,怎样オ算是真正掌握这个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输出就是成长,输出倒逼输入。
比如说,你能围绕所学的知识,自己写出一本系统化的书,那么,你才能说,你对该领域的知识,已掌握到相当高的水平。
韩寒说:“写作是我所做其他事情的一个总根基。我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在别的,个中表达的一切。”
大家可以结合韩寒的观点,来理解输出的重要性。韩寒能身兼多个角色,包括赛车手、作家、电影导演等,与他文本输出的习惯,有很密切的关系。
Q2:怎样提高输出能力?
A :
1、量化反馈,评估你的输出习惯。
一开始,输出,就对了。如果没有养成输出习惯,就谈不上提高输出能力,加速成长。
如上所述,输出的涵义很广,包括说、演、写、做等,意即:一切可以影响自己或者别人的产出和贡献。
因此,请大家自我提问评估:
你经常写日记、读后感、评论、总结吗?
你经常利用一切发言机会,甚至演进吗?
你经常尝试测试所学知识,付诸行动吗?
你经常好为人师,乐于传播分享知识吗?
如果答案是很少,那么,大家要提醒的是,你还没有充分认知到输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很多自以为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成长并不快,能力没有达到更高阶段,如果分析原因,关键就在于没有养成输出习惯,没有对自己的输出质量精益求精。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满意,建议你从输出这个视角,量化反馈,仔细地进行自我诊断。
2、文本写作,培养你的输出习惯。
广义的输出有很多,但最基础、成本最低的输出方法是,文本写作。
从重要性来看,写作过程就是认识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
周国平说:“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从基础性来看,文本写作是其它输出的基础。比如说,大家很难想象一个文章写得很糟的人,演讲能力能有多强。
演讲能力固然与口头表达、肢体展示等高度相关,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于文本写作的逻辑思考能力,往往到了一个阶段后就止步不前。
如果是基于别人代拟的演讲稿,那么,这种演讲能力更多的只是“演”的能力,一旦需要根据现场紧急应变,往往就暴露了真实水准。
从经济性来看,文本写作的成本最低,相对于演讲、表演、实操等其它输出方式来说,文本写作,只要纸笔,或者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
周国平说:“日记是忠实的朋友。没有人一一包括你最亲密的朋友﹣一是你的专职朋友,惟有日记可以。
别的朋友总有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能关心你的时候,而日记却随时听从你的召唤,永远不会拒绝倾听你的诉说。
那么,文本写作要怎样开始呢?有以下3个建议:
①写,就对了。
写作的技巧,在刚开始写的时候谈,意义不大。因为写不写,是0和1的问题;写得好不好,是1到 N 的问题。
能养成写作的习惯,就已经超出大部分人。大家可以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有写作习惯?
②从容易的开始。
写长文章难,就从写短文章开始;写文章难,就从写100字段落开始。
自由表达如果难,就从回答固定问题开始;创意表达难,就从固定表达开始。
写作和学骑自行车等类似,都是从降低难度开始,先不要过于较真写作流程,读书笔记也可以随意写。
直到这个环节能毫不费力地进行时,再到下一个环节,最后融会贯通。
③从写评论启动。
每天看到的文章读完以后,可以就所读内容或者所提问题,进行评论。
评论字数并不要求多,100字左右就可以。格式也可以固定,首句写下你的观点,后面几句再具体论证。
或者也可以参加每日一写,自己想记录什么,就写什么,无论是情绪变化、所见所闻、心得体会,都可以。一开始写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每天都写一点,就可以了。
难度很小,却可以帮你养成写作的习惯。如果每天能写100字,一年就将近4万字3、收集反馈,强化你的输出能力。
3、收集反馈,强化你的输出能力。
有些读友可能会有疑问,从小到大,也写了不少日记,除了作为岁月的保险箱,有重大的记价值外,对于能力的增长,似乎不够明显。
这里有很多原因:
比如说对于输出质量没有更高要求,随意写,只求写完就很好了。
比如说,没有刻意练习,让自己去遵循写作流程,采用金字塔原理。
比如说,纸质日记没有电子化,不利于多次翻阅、修订、重新校正。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量化反馈,意即:只是自己写给自己看,没有看到别人对这个议题的输出,也收不到别人的评价建议。
每个人难免有偏见和盲点,出于自尊的需求,也不容易下狠心,对自己的输出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都是人性使然,无可厚非。
因此,除了隐私性内容要注意保密外,其余文本输出,有条件要尽可能公开,寻求别人的反馈;或者就是发布在互联网媒体的公共区域,既以存档,又有更多获得反馈的可能性。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