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这个概念对用户来说并不陌生。我是说,即便在互联网尚未兴起之时,电台这个概念也早已为人所熟知。数年来,峰谷交替,如今又一次活跃在音乐领域的前沿,只不过与传统电台所不同的是,如今展现在用户面前的电台更像是为每个听众量身订制的。
且不说国外,仅就国内来看,如今也前后滋生了众多音乐电台产品。传统的QQ音乐、百度音乐自不必说,风格独特的豆瓣电台、虾米音乐也凭着自己的本事儿打下了江山,后起之秀Jing.fm、多乐等也逐渐取得了一定的用户量。作为音乐与互联网爱好者,笔者也前前后后用过许多音乐电台产品,也看了不少宣传噱头,不免想自问一句,事到如今,音乐电台还能怎么玩?
在讨论“怎么玩”之前,有必要先对国内目前相关产品做一下简单分类,不同阵营有不同的目标,玩法自然也大不相同。
第一类即为BAT下的音乐产品,百度音乐、QQ音乐自不必说,虾米被阿里收了后如今也名正言顺。这一类产品后台各自有巨头撑腰,曝光率、用户量自然不愁,但承载的使命自然也高了起来,都渴望在数字音乐付费的大潮流到来前掌控音乐行业这一渠道。于它们而言,音乐电台更多是一个子功能,类似于亚马逊的推荐系统,没有它依然可以照常玩下去,但有了它就似乎忽然间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既可以作为吸引用户的亮点,又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喜爱的音乐,从而更加活跃于此。
第二类则包括传统的音乐产品,如多米、酷我、酷狗等等,以及同样把音乐作为子产品的非巨头公司,如豆瓣FM、网易云音乐、搜狗音乐等等。前者在音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虽然声势上目前似乎逊于第一类,但各自拥泵众多;后者均属于旗下的子产品,但无奈自己的上头影响力不足BAT。这里面豆瓣FM最为特别,作为国内口碑与用户量均不错的公司,豆瓣以其特有的氛围汇聚了许多优秀的用户,也许未来主流音乐市场平台会被BAT控制,但豆瓣却是极有可能构建一个面向独立音乐人与小众音乐的生态圈,在长尾理论的法则下生存下来。而且豆瓣FM是国内最早的个人音乐电台之一,发展至今口碑与用户量都取得了保证。
第三类则主要是指诸如Jing.fm、多乐、美乐时光等后起之秀。搭着用户消费歌曲习惯改变及电台概念普及的顺风车,通过音乐电台进入音乐领域,试图在这庞大的用户群中分一杯羹。相比传统音乐下载产品,音乐电台类产品版权成本更低,曲库的要求相对而言不是那么高。而且,作为电台产品可以有更多的突破点,一点点创新都可以吸引众多用户参与。
了解这些后再谈谈开篇的那个话题——“音乐电台还能怎么玩”。笔者认为,对于电台产品而言,有几个必要元素:
1. 要流畅。无论在网页版还是移动端,流畅度永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歌曲播放如果一副便秘的模样,我想恐怕没多少用户会喜爱。
2. 多设备间同步。在移动设备逐渐普及的今天,电台更像是一个无形的“歌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我喜欢的歌曲”也逐渐从期望变成基本要求,如今,几乎可以说“没有移动端的电台都是可耻的”。虽然3G/wifi已飞速渗入人们生活,但就目前套餐资费而言,移动端电台需要离线功能,需要更友好的交互设计。
3. 尽量大的曲库。曲库这东西,在可以负担的情况下,大一点总是好的。
对于第一类的公司而言,电台只是一个工具,为了服务更高的目标而存在,所以它们比起去深入开拓电台的新形式,不如安稳地把基本元素做好。所以笔者认为于它们而言,目前会更多的致力于占领不同的设备,解决流畅度、曲库大小、用户体验等问题。而第三类产品以及第二类的豆瓣FM会成为电台音乐的拓荒者,比起传统的音乐产品,电台是它们立足于音乐领域的招牌也是唯一的本钱。在传统的模式上它们没有优势,但在目前拥有更多发展空间的电台领域,它们轻装上阵,每一点创新都可能成为它们拓开用户大门的金钥匙。
对于音乐电台而言,个性化推荐是其基本核心,很难想象如今碰到一个没有个性化推荐的电台会让我的小伙伴有多惊讶。音乐电台未来的玩法一部分寄希望于其内在推荐算法的改进与发展,未来的电台是否可以更好的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譬如,如果你是一个很少返回主页切歌的用户,但某一天却忽然很频繁的对歌曲进行操作,电台该怎样理解这个行为模式)?未来的电台是否可以更智能的获取当下情景(譬如,通过地理位置检测到我在图书馆或者地铁,是否会根据这些情景调整推荐)?
但机器算法虽好,可不是万能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发展也不止十多年了,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未来电台的玩法更多的需要寄托于非算法层面的改进。比如,豆瓣FM依靠自己优秀且稳固的用户群,提供了个人DJ制作兆赫的模式。这一方面把自主权交到少数用户手中,继续发扬其UGC理念,电台可以把推荐算法再次应用到对兆赫的推荐中,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一个新的商业途径(为品牌提供企业兆赫);再比如,Jing.FM早期提出了用自然语言来理解用户需求并完成推荐的方案,让对用户对电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再或者像多乐这样,通过预设不同维度的情景模式(时间、地点、心情等),为用户推荐其选择的模式。以上这些方案都在或多或少弥补着推荐算法的不足,从各个角度使得产品更容易被接受。
除了这些“内在”的,音乐电台还有什么“外在”的新玩法?豆瓣FM继承了国外电台的传统样式,简单清爽,把细节封装,用户拥有极少的控制权;Jing.FM则尽个人所能把界面做的绚丽多彩,让听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事儿。无论是Jing.FM还是多乐,抑或是网易的云音乐,都在产品内加入了社交功能(当然不仅是推荐歌曲这么简单),虽然效果如何仍然不得而知,但会像其他产品那样最终也变成一个所谓的“社交网络”么?豆瓣FM在Android端3.0版通过很隐蔽的方式(隐蔽到我不相信有人可以不看文案找到)加入了其实验室产品Bubbler。这是一个轻度的社交功能,可以看与我同时在听这首歌的有哪些用户。Jing.FM的创始人凯文在采访中曾表达过他们想做的是“近关系社交”,譬如可以查看好友(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的)听了哪些歌曲,可以进行“跟听”。这个想法我比较喜欢,说不准以后会成为众多用户接近女神的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呢?也许正如二维码肆虐的今天一样,未来的你也会有一张“音乐基因码”,当你在聚会时,你或者可以与他人相互扫描对方的“音乐基因码”来确定双方共同的爱好;或者你是聚会的主办者,你可以事先得到各位到场嘉宾的“音乐基因码”,然后轻松的得到一个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播放列表;再或者,在你参加“非诚勿扰”节目时,要求对方亮出自己的“音乐基因码”,以作为参考条件…….
总之,虽然现在看起来音乐电台产品已经在形式上玩到了尽头,但在我看来,距离理想的终点还远着呢。如果让笔者不负责任地肆意畅想一番,未来的音乐电台会是这样融入我们的生活:
某个清晨,家里嵌入音乐电台的音响准时响起闹钟,曲子正是披头士的”Here comes the sun”(因为电台首先获得了当天的天气情况,而且通过我的历史记录判断这首曲子是适当的)。早餐结束后,倘若我有幸拥有一辆嵌入音乐电台的汽车,那么在开车的过程中,我自然可以继续聆听推荐给我的The Doors的” Roadhouse Blues”,不过如果不幸堵车,电台在获取了当前交通状况会推荐给我更加舒缓的音乐以抚慰我急躁的心情。
中午休息时,我打开电台应用,发现许久不联系的好友最近在跟听我推荐的音乐。而在我听歌的过程中,电台提醒我刚才我加红心音乐的乐队周末正好会在本市演出。公司的老赵邀请大家明晚去作客,为此我们把自己的“音乐基因码”提前发给他。
晚上在家写稿子时,耳机里传来推荐的德彪西音乐,在半夜完工后,我选择了某位DJ的“睡前音乐”兆赫,然后缓慢睡去,迎接另一天。
【发表于36氪:http://www.36kr.com/p/204869.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