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这本书是一本哲理小说,探讨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个人主义的呼吁以及对集体主义的批判。但也因为是哲理小说,作者在进行人物塑造的时候现得过于理想主义,为了阐述自己的哲理而刻意安排,导致人物性格过于鲜明和极端,脱离了现实,让整部小说读起来像是一个寓言故事。
小说是以建筑业为背景,讲述了富有原创性的建筑师是如何在被学校开除,进入社会之后遭受社会上集体主义的各类非难(好友背叛,最爱的女人选择嫁给自己的好友,行业评论家的攻击,建筑不受认可导致工作室关门,前往采石场工作等等)而不改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的故事。
安·兰德的小说强调个人主义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义(“理性的私利”)、以及彻底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她相信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人有绝对权利只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强迫他人替自己牺牲;没有任何人有权利透过暴力或诈骗夺取他人的财产、或是透过暴力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他人。这和她早期的经历不无关系。安·兰德,原名“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时兰德只有12岁,她全家原先的平静生活都因布尔什维克的崛起而打乱了。她父亲的药房被苏联政府所没收充公,全家逃至克里米亚以求恢复经济状况。当克里米亚于1921年也被布尔什维克攻陷时,兰德烧毁了她的日记,以免日记中强烈的反苏联言论被发现。在1926年2月她抵达了美国,当时她只有21岁,在她前往芝加哥与亲戚共处一小段期间后,她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回到俄国,并立志前往好莱坞成为剧作家。从她的经历可知,美国所宣传的个人主义与之前的集体主义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便自然地成为了她的创作主题。
小说的特色是夹带作者私货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的很多观点理念都是通过人物之口以及令人觉得过于理想的情节安排来进行阐述的。最能体现作品观点有两段大论述,就在洛克因为他人改动了他的建筑图纸而选择炸掉建筑物被捕之后托黑与吉丁的对话以及在洛克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慷慨陈词。
另外,说实话,小说的篇幅确实比较长,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要花两个多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来看这些小说的,确实有点儿冗长,甚至还不容易读完。不过,这本书个人觉得是值得一读的,书中的主题是每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在跨入社会之后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文中经常有一些具有洞见的阐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