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就是在三国鼎立局面中最终胜出的那个人,与其说是他,不如说是他的儿子,但这条路的却是他给铺好的。
我为什么要说曹操是三国版的隋炀帝呢?肯定是因为他们很相像,不过我这里看中的是他们都被误解, 大家都说曹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没有感情的人,理由当然很充足,这些理由我也不反驳,但是,我对曹操的感情却截然不同我觉得他更可怜,可怜后人看错了他,他并不是心狠手辣的,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的可怜。
首先他从小“不治行业”旁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没有天分,要不是乔玄和何颙,曹操也没有自信走上仕途吧!我们从同时代的刘虞(当然不是那个刘虞)就能看出,刘虞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但是它和小时候的曹操很像,一天只顾着玩儿,没有人在意他,也没有人相信他,本来他的一个聪明的脑子就这样荒废了,我们以为他有多么脆弱不堪呢,是《分三国》中记载他的朋友恶言相告,很不留情面,让他也很难堪,从此便不理会世人,日子才过成了现在这样。如果曹操没有乔玄和何颙,他身边的恶人是不是也会这样对他?他是不是也会换一条道路?当大家都对它实施恶言时,大家有没有觉得亏欠了他什么?
直到他青年时期已经饱读兵书,他注定是要成大事的人,他自己也有这个野心,既然这样,他就必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有些是好的,但大部分是坏的。在这样一个乱世,面对着这些尔虞我诈,他的心怎么能纯洁呢?如果他不多疑,他早就死了100回了,这反而能够证明他是一个极其懂得自保的人,举一个事例,曹操怕自己被人暗杀,于是在睡觉的时候,他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会梦游,并且在梦游的时候能够杀人,当自己的侍卫为自己捡被子的时候,它跳起来杀了这个侍卫,而最后他的这个谎言被杨修揭穿了,他自己肯定也非常难堪,我们会想,曹操为了自己,竟然狠毒的杀了一个贴身侍卫,他不仅多疑,他还心狠手辣,但是我们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是堂堂魏国君主,当他当众说了那样的话时,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反而放过了这个贴身侍卫的话,当他再次醒来,别人会怎么看他?还会把他说的话当回事吗?他也自然没有了威严说这话的意义何在?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有机会碰他,可现在如果他不狠心杀了贴身侍卫的话不光他的话,对别人来说无效他自己也会遭到谋杀,所以在每一件事的背后都一定有他的苦衷的,我们不能光看表面现象
他求贤若渴,却嫉贤嫉能,为什么?
求贤若渴,这点不用说了吧?每一个好君主都必定求贤若渴,但他还嫉妒贤能这一点他不矛盾吗?当然矛盾,但他没有办法,当他身为魏国君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他并不能完全靠贤能,不然他有什么资格统治这个国家?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没有能力。
那他嫉妒贤能的例子,我也举一个,他杀害杨修想必这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表面上他杀杨修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其实呢?其实也有这部分原因,但是曹操更不想看到的,应该是自己打下的国家,自己的心血全被一个油嘴滑舌的人乱了吧!从平常杨修的作风来说,他完全可以被概括为一个油嘴滑舌,耍小聪明的人,这样的人,曹操杀了他也没什么不对吧?并且他的野心已经表现得那么明显,曹操又不傻,怎么可能再不杀他呢?
其次,再讲他误会贤能,错杀的例子。
吕伯奢一家,真是非常的无辜呀!他们好心招待客人(正在逃跑的陈宫和曹操)想要磨刀割肉给他们吃,可却被曹操误以为要杀了他们,于是吕伯奢一家除了自己都无一幸免,本来是一个不美丽的误会,可是当曹操逃出来时,又杀了吕伯奢,这个不美丽的误会被现代人解释成了曹操心狠手辣的一面。
可我们在曹操的那面想一想,当时曹操正在出逃,防备肯定非常重,再加上曹操本来性子就刚烈,一旦想到一个念头,就会立刻执行,既然是被他误会的。就解不开误会了,曹操最后还说了一句千古名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说出来,别觉得他很无情,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讨厌他,但历史上真正的他说的那句话,其实是
“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这句话解读起来就有一丝丝后悔了,到像是一个犯错的人,再为自己犯过的错进行自我安慰,顶多是找借口,翻译过来就是,“就算我负了别人,他们也别负了我。”
曹操原本无情,凶狠的性格立马沾染上了一层可爱但我也并不否认他说这句话时确实有些无情,也轻狂。
其次,再说曹操杀华佗,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千古名医,他是被曹操所杀,就因为说了实话,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
但我们真的了解他吗?,他真的是一个本性善良,实话实说的人吗?他的善良的标签,只是因为他是一代名医,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救死扶伤,清心寡欲,还淡泊名利,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人一定是好人,但不一定呀!
其实华陀是非常想做官的,当时医生的地位并不高,收入也相当微薄,华陀经常为那些富贵人家的官员们治疗,从他们的交谈之中,华佗更进一步的产生了愿望,这一点我是怎么得出的,接下来我会说明,但从这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希望做官。做官这个愿望并不可耻,只是说明他有上进之心,可是当时的沛国相陈珪举荐华佗为孝廉,而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华佗不是也没去吗?这个问题的原因,林振清在自己的书中也做过解释,一是,陈珪,黄琬柜间的官太小,华佗看不上。二是,华佗从小从一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是比较放不下的。何况是为了小官,他觉得不值得。
然而真正的原因还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专门在《方技传》中揭露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的心态,在行医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地位低下,虽然华佗的医术高明,寻他看病的达官权贵很多,越跟这些人们交流,华佗的失落感就会更加强烈,时间长了,性格就变的怪戾了,很难与人相处了。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的说:
“为人性恶,难得意”。
《后汉书》记载他: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说明华陀的医德并不高!
在不久之后,机会终于来了曹操因为常年战乱,头,非常的疼,他请华佗来医治他,然而华佗却不肯轻易的治疗
林振清在文章中曾经指出,华佗借给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来要挟曹操给他加官进爵。曹操事后曾说:
“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以此自重”
意思就是华佗想借此给我治病的机会抬高身价,但是曹操没有立即答应。华佗便以收到家书为由,回老家去了。到家以后,又以妻子病重无人照顾为托辞,一去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
曹操曾多次召华佗回来,可华佗却说妻子病重,死活不回来,其实他的深层意思是,你什么时候给我加官进爵,我就什么时候回去!
曹操非常生气,便派人去华佗的家乡看他的妻子是不是真的病了?如果真的病了,就派人买补品给他,宽限他几天时间,如果没病,就立刻抓他回来,果然他的妻子没病,他在撒谎。于是曹操便用罪判了他的死刑
《汉书·申屠嘉传》中记载: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大不敬”的案例很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这便是华佗的真正死因,并不是曹操太冲动。
大家对曹操的基本偏见,我已经解释完毕了,不知道我的解释是不是能让曹操在你的心中更上一层楼呢?
其实曹操也很无奈,然而,他是活在三国时期的,他就像哑巴吃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