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自利与成本——极简经济学读后感(1)

自利与成本——极简经济学读后感(1)

作者: iamfa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18:09 被阅读134次

    文/Fanny
    创作时间/2017年05月21日
    本文系个人原创,转载请联系

    《极简经济学》一书来自大玩家张磊的推荐,我对它感兴趣的起因是为了进阶理财技能,不过刚看了个开头,就真切感受到“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的正确性,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里的观点,其实解释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原理和方法。

    此处谈两个概念,一个是自利,一个是成本。

    “自利(self-interest)是组成社会的有效方式。”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的概念,就是你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也会给别人带来好处。

    感觉无需过多解释,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并认同这个道理(比如程序员之中肯定特别认同“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来自人性的懒惰”、“不会给自己偷懒的程序员不是好程序员”之类的话语)。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自利”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是带有贬义色彩的,真正“政治正确”的应该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或者“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战争年代以及解放初期,国家需要强调“集体主义”并借助其高效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快速复兴,这无可厚非。不过如果是在企业管理中就欠妥了,因为企业与雇员(employee)之间只有利益交换的关系,即使是全员持股的企业,这种股权也只是利益的一部分,因为它并没有投票权。真正拥有投票权、或者说是对企业发展具有决策权的,是合伙人(partner),以partner的标准来要求employee,本身就是在耍流氓。尊重“自利”的原则与雇员进行等价交换,这是一个成熟企业应该采取的态度。

    不过,企业本身也是一个追逐最大利益的个体(而企业的“自利”也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所在),即使是再良心的企业家,也会从心底希望雇员能放弃部分个人利益,把企业的目标作为个人目标去完成。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学过的“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而此时,就需要第三个主体——政府——的出现了。正如政府会通过“经济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来保护市场秩序和环境一样,政府也会通过“劳动法”来保护雇员的权益。因此——举一个接地气一点的例子——应对“996”的公司的最正确方式应该是发挥公民的权利、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执行,当然,最正确不代表最有效,这就会牵涉到另一个不方便展开的话题了。

    “所有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以下是维基百科对“机会成本”的解释: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又称为“替代性成本 (alternative cost)”

    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不难理解,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形成“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

    同样的资金,存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1.75%,1000块钱一年可以赚17.5元,你觉得赚了;但是如果拿来买低风险的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之类),年化利率3%~4%,1000块钱一年可以赚30元~40元,这么看的话,存定期反而是亏的。

    “少赚即亏”,这就是“机会成本”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

    但这里的陷阱在于,金钱只是资产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更重要的资产,比如时间,比如健康,比如家庭,比如个人的愉悦感。正如某一次我跟一位部下的对话,他说:“我既然花钱买了这本书,就得看完,不然就亏了”,而我说:“你要这么想,如果这不是一本好书,你已经浪费了钱,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 

    普通人(非经济学家)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To be continued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这只是《极简经济学》的开头。若后续的章节有其他值得分享的点的话,我会后续再写新篇,敬请期待:)

    PS. 本书的英文标题是“The Instant Economist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ow the Economy Works”,翻译之后就变成“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个中的差异和原因很值得玩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利与成本——极简经济学读后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zm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