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天资聪慧,智力超常的孩子,多数都容易被埋没在小学阶段。因为这类型孩子有两大特质,一种是性情沉稳懂事,学习认真踏实稳定,成绩自始至终稳居年级前列的学霸级位置;而另一种恰恰相反,在学校呈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成绩也并不突出,在家中的性格慵懒、贪玩儿、写作业马虎,且磨磨蹭蹭,时常搞得家长急火攻心,又感到无可奈何。平时管的少了他得寸进尺,管的多了就嫌烦或者明听暗不服,搞得学校老师也拿孩子没办法,甚至不愿多管,最终,家长的从众心理也只能顺其自然了,有的连初中也读不利索。
因为,这样的孩子进入中学依然是多动型的活跃分子,虽然很聪明,但对待学习很不踏实,如此性格一旦定型,调整这类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孩子可谓步步艰难,他们承受挫折能力一般都很弱,尤其在学习方面,压力小了他最善于投机取巧,可压力大了,就会一意孤行的想着逃离……
尤其在小学阶段,一旦能及早发现孩子的特质,并能因人而异的发掘其学习潜质,他的学习状态就是另外一副模样了。也就是说,经历了专项疏导和训练之后,单就数学知识来说,多数孩子需要半年才能学完的课本,他却能用三周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部搞定,且正确率极高,这种研究型的学习状态,孩子的专注力与享受成就感的快乐往往会喜形于色,为此,孩子以往所存在的系列问题都不攻自破。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非要把这样的孩子放进传统教育观念中按部就班的去适应慢节奏,孩子身上那一系列的问题也似乎就不言自明了。
关于这种学有余力的孩子,我们先不论他是否是个学习天才或是个少年大学生的好料,就教育而言,我们是否能够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但现实恰恰相反,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撇开真正的因人而异,这样的孩子就一定是让家长头疼,让老师无从插手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去探究、去发掘一个孩子的成长潜力,更需要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双慧眼,同时需要一颗慧心,更需要某种独辟蹊径的教育创新和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