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6-28-3

2023-06-28-3

作者: 榆木疙瘩b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08:48 被阅读0次

    1 从经验到逻辑
    把逻辑看作一个函数,一个不满足的概念。f()。经验在于对于一个个别的输入x,得到一个个别的结果。经验总是成对或成组作为一个整体的东西。经验是因果关系的认定。
    最初的经验只有(x,y)的成对给出。但是对于如何从x到y,还是无知的。这时,就可以基于经验作为语境,给出f(x)=y。其中f()还是有待考察的东西。
    深入考察x和y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如何衔接的。考察要得到y的除了已知的x之外的一切条件。这里(x,y)表示不是一个经验,而是一系列经验。可以从这种系列经验的给出中考察两者之间的规律性。
    自然现象的原因归于自然规律。就是说,x和y之间具有某种固有的联系。类比语言中本质主义的固有语法。这里不在于考虑语言基于给出方式具有本质,而是语言和语法之间的固有联系。语言可以有各种可能的固有语法,这里要指出某种是现实的。这里,语法考察是一个科学工作。它就是经验的逻辑。
    逻辑所突出的是一个命题成立的并非偶然性,而是其必然性。有根据的判断总是为真。经验的逻辑突出了自然经验的规律性。自然规律。
    但是,我们谈论语言和意义,谈论经验,总是使用语言来做出的谈论。我总是使用命题来做出判断。对于科学命题或一切命题的进一步考察,就会凸显出我使用语言的方式。这里,突出的是某种主观的逻辑。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就是这样的知识。它突显的是对于人自身的知识,把它称为先天逻辑。
    对于人自身的认知,在认识论上是后于科学知识的。在本体上,前者在先。但是本体上在先存在的东西,人还是要从认知中把它揭示出来。这会带来理性作为人的天性在运用时某种界限的界分。使理性总是处于某种经验事务的处理之中的某种方法论的位置,而非某种目的上满足的东西。
    这里考虑什么是满足。目的上满足的东西就是经验本身。而方法论作为目的是不满足的。虽然局限于方法论之内,可以独立地谈论一种方法。联系弗雷格关于对象和概念作为满足和不满足的区分。不满足的东西承担一种句子的整体的结构,但是句子是这不满足的结构在其空位善嵌入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一个相对于满足的简单的对象而言复杂的自身内部具有结构的命题。命题意谓真,真又是简单的,满足的对象。作为逻辑对象或抽象对象。
    在伦理学的逻辑里,方法论作为非实在的而先于实在的理念,和实在的理念,理想的城邦、理想的东西之间,前者产生出后者来,是后者的原因。这里,方法论就作为不满足的东西。善在实践中作为不满足的先天理念。
    但柏拉图说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怎么理解满足和真实的关系?柏拉图的真实,是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相对比较之下,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东西。本体是真实的。基于此而言,理念是真实的。而弗雷格从语言考察出发,前往意义。可以把语言看作认识论上在先的现象,而意义是某种本体的东西,语言被使用的目的。弗雷格是在认识论的角度上谈到名称和句子的满足性,以及概念的不满足性。
    关于实在,也有这么两种角度。本体论上,理念是实在的。做出来的东西是相对不实在的。事物和其影子的关系,就是作为这种关系的一层的实例。
    可以把本体看作和认识论上在先给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或经验之间总是处于张力和相对关系之中。前者由于指出经验之中的真理和知识的原因,而人又总是基于结果好的要求具有真理和知识的诉求,从而把本体的存在带入经验世界中来,作为规范自身的轴心的东西,置于这样一个位置上。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体,反而基于结果好的要求使得它具有实践中优先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地位。

    在认识论上,结果好的诉求是在先给出来的,而认知作为其原因的自身好的东西,能够为结果好的达成、做到,提供一种怎么做的方式。它就是自身好的东西本身: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

    2 反思不是自然的。只有有意识才可能反思,或者说反思必然是基于某种逻辑的揭示的思。它诉求一种本体上在先的东西。逻辑就是这种本体。
    意识的自然状态,总是从认识论上在先给出来的现象做经验的判断。这样的思不带来逻辑的揭示。相反,经验总是某种基于逻辑为先决条件的运用所产生出来的结果的东西。但是人往往并不具有逻辑的认知就总是运用它们来产生出经验的判断来。这就是逻辑的日用而不知的情况。这样产生出来的经验,其根据或原因的东西还没有揭示出来。这里的根据不是对于经验本身的因果相继,而是作为现象中的经验的因果相继其衔接的根据的突出。对此根据的考察,就是一种或者基于科学中的因果相继作为现象中的经验事实,它是真的,先于如何衔接的方式被指出来。
    这里就有一个语境原则的运用。事实(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先于过程指出。通过事实的因果关系反过来谈论过程的情况。或者,在对于任何经验作为人的经验,考虑语言的语法,考虑心脑关系。这里也是一种运用语境原则做考察的情况。还有一点,语境原则突出对于理性的先验运用的反对。
    柏拉图的理念,突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本体论,它作为实践领域的有意识的逻辑的突出。它是形而上学。并不考虑任何方法的经验的内容,而是突出作为绝对原理的方法论本身。或者说它突出来的是作为逻辑位置指出来的方法论,这时方法论还仅仅作为实践中的有意识,基于结果好的要求对于意识做出规范。
    理念突出实践领域的普遍逻辑。相对而言,语言的语法考察,意识的解释所考察的心脑关系,都是某种具体领域的具体内容的考察。用亚里士多德的作为范畴的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之间的对比来做出类比

    经验的思总是基于某种未必具有认知的逻辑的运用的产物。反思则是针对逻辑的揭示的思。反思总是需要经验的给出为前提。它是作分析。一种基于作为语境的经验为前提分析其为真的条件。
    经验本身作为认知,总是对的。这话限于康德的对于自然现象的经验,或w的人的语言游戏的有效使用。 此外的经验,可能是理性的缪用的产物。可以看作一种需要理性的运用时需要根据的指出才能判断的东西里,并没有审视根据的情况的武断。

    3 逻辑和意识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存在之间的关系。这里,意识的内容看作一个指称词组,它悬置意识的存在,而突出内容。就好像我的那支笔,突出的不是它属于我这个属性,而是突出作为对象的东西。
    意识的存在如何在逻辑或意识的内容里体现出来或表达出来呢?意识的存在必需在逻辑中表达出来么?
    设想一个人,它可以仅仅依据遵从规则行动,此外不作他想。如同一台机器。战场上的士兵,基于服从命令行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命令包括去死。可是,服从命令,也还是一种行为方式,理解一种行为方式和去做还是两回事。可以理解一个命令,但是并不去做它。始终具有这种可能。这就意味着,服从命令也还是蕴含伦理判断的行动。即使w指出,遵从规则时,不作判断,或不假思索。但是,这是对于遵从规则譬如服从命令这种行为方式预先做出一种理解、认知和判断。判断的意思是,我需要参与理解到的这么一个语言游戏,或者不。不作判断指的是,基于我参与这样一个语言游戏的预设或决断之下,对于这个游戏的规则的遵从的不假思索。
    在战场上,首先是一个人决定参军参战,而来到了战场。下场之后,见到敌人就开枪,这就是战场的规则,需要不假思索就做。在战场上考虑伦理命题,见到敌人是不是需要开枪,是在一个经验问题中考虑一个分析的哲学的逻辑命题。是一个错位。这意味着前期的伦理判断作为参战这个事实的先决条件的缺位。一个人可以随波逐流来到战场而从不考虑做这个事情的原因。这意味着他的行动在整体上某种程度的无意识。这体现它作为一个人的某种程度上存在的缺位。可以把它看作某种程度上的僵尸:只是一个设定程序(文化、遵从规则)的自动机器。
    而意识的存在在于对于包括文化的习得,以及文化的伦理判断负责,对于自身做下的一切负责,一种彻底的有意识。

    逻辑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设定的逻辑。作为意识的内容,其内容已经设定了,确定下来了。一个语言游戏中的遵从规则就是这样的东西。而语法考察指出的语法作为一个逻辑位置的东西,则还是一个不满足的有待考察和确定的东西。另一个部分的逻辑,如何确定或产生出前者的逻辑。或者说,如何产生一种语言游戏中的遵从规则的规则。在数据交换的路由器中,前一个部分是处理具体包交换的路由进程,它引用一张路由表。后一个部分则是特定路由协议的程序的工作,它基于一套协议规则,来产生出前者所需要的那张路由表。

    4 意识的内容,无论意识是副现象还是作为现象或实在,它总还是落到逻辑上,或遵从规则的行为上。区别在于,这里存在意识作为先于逻辑的设定它的原因的东西,或者这里就是逻辑作为在先的东西:逻辑之先没有东西存在。
    在路由器的例子里,路由表作为路由进程的数据交换的规则设定或其根据,它自身总还是归于逻辑的东西,它作为路由协议的工作的结果。在这个例子里,路由协议是人为设定的。因此,人的存在或意识的存在总是作为先于逻辑的东西。至于人的工作,基于何种根据的考虑设定出来这样那样的路由协议,里面还是逻辑可以谈论的东西。这里始终存在一个最终的或对于整个事情负责的小人或笛卡尔剧场。这个剧场需要有一个整体综观。
    多重草稿如何处理心脑关系?一方面,是多重草稿的每一个,作为小妖,是丹尼尔的副现象的意识。它归于一种功能还是物理过程。另一方面,多重草稿之间的竞争,如何给出胜出者?
    最后,在心脑关系里,还要处理感质。丹尼尔把它看作副现象。
    意识归于物理过程,还是归于功能,区别何在?

    前者是一种物理主义。物理为功能奠基。后者把功能看作某种目的的东西,某种自然意志。只要存在功能,把意识归于功能,就存在某种意志,“我”。小人。
    这里想不清楚

    回到作为意识的内容的逻辑的东西,逻辑设定,和意识的存在之间的联系,就要考虑逻辑设定的被给出来的原因。

    5 分析哲学,要点在于分析。分析的基础在于语境原则的指出。基于语境的指出,类比数学中的代数,指出一个含有逻辑函项的事实,从这个整体的真,及作为其部分的东西的指出,推断还有待确定的逻辑函项的内涵或定义。
    从而使得哲学的逻辑的探究是一种有根据的分析过程的产物。

    分析在于基于语境原则给出蕴含逻辑函项的一个过程,它是真的,类比代数命题的等式,从这个真命题中使用分析的方法推断其中蕴含的有待确认的逻辑函项的定义。

    表示逻辑函项的表达式的意谓

    6 有地上的经验,也有天上的先天。但是,天上的不过是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而已,它不是实在的理念。先天概念或先天的理念作为非实在的,可以把它看作实践中对于经验的分析的产物。一种类比二阶概念的分析。如果先天的理念是实在的,它对于实在的理念的内容负责,那么它就是神奇的。某种绝对真理:它是先天而实在的,又蕴含经验内容,并且它又总是真的。说它不神奇在于它只是突出任何作为真理和知识的经验中何以真的真值条件的分析。这个真值条件的指出,撇去其中满足的经验成分,而总是能够留下一个不满足的形式结构的东西。这不满足的形式就是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

    对于任何经验的真理,都能分析地指出其中蕴含的一个作为其分析命题的使得这个命题总是为真的真值条件。这真值条件使得这个经验命题不是偶然为真而是必然为真。这里,经验的偶然性置于条件之内,基于这条件的给出,结论总是真的。这时,把经验条件和结论中经验的东西用一个表示任意东西的代词x置换,这个命题还是保持为真。并且它总是真的。这个关于任何东西的谈论的命题就是一个分析命题。它就是逻辑命题。

    反思也是一种思。反思和思的区别,在于思可以是一种演绎,不断视经验的加入而推进。或者说,它为经验和推理所推动。经验本身和推理中的逻辑本身在此作为既已给出的东西,是运用它们,而非审视其根据。反思,则是一种分析。可以说反思总是关于某个分析的逻辑命题的反思。反思的特征是所考虑的题目是一开始就给出来,一种问题意识推动整个反思的进程。它是收敛的,以逻辑命题的指出为终点。所以反思的整个进程,作文,是一种论文式的基于论证和审慎权衡的仅仅围绕核心论点的展开。在反思中遇到另外的不了然的点,为了开始的论点的论证而引入对于新的点的考察。这里有一种发散。但是,这种发散要始终具有全局观,时时要注意回到初始的或整体的目的上来。

    反思总是具有规范性,基于问题意识为先导,为问题所规范。

    7 伦理命题是一种分析的结果。柏拉图在public里上下而求索,其实在的理念源于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和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的结合的产物。

    8善落到辩证法上的理解。
    善在于结果好的东西的原因。自身好的东西。一个伦理命题的核心在于它诉求的东西是好的,从而这个命题是真的。一个命题基于什么总是真的?这就是真值条件的指出。真值条件,就是一个命题为真的根据,包括论证中的形式逻辑和论据。它们就是一个命题为真的根据或者说原因。苏格拉底说善是真理和知识的原因,这真的原因就是真值条件的东西,就是论证中的形式和论据的东西。

    9 身心关系和心脑关系不同。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它本质上已经是意识的东西了。身心关系是整体状态的意识和局部身体的情况而后者又是一种意识的内容它们间的一种联系。心脑关系更深刻或基础,它考虑意识和物理的大脑之间的如何衔接过渡。
    心脑关系的考察的分析的基础,语境的东西,是脑神经现象和意识之间作为某种因果或非充分条件也可能还是非必要条件(类比某个符号而非任何符号之于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给出来。这个联系作为语境的东西,对它作分析的结果,就是通过认识论上在后给出来的东西恰恰是本体上在先的东西,某种逻辑的东西。
    这里要紧的是有逻辑的过程有细节的实现。落到实处细处。关于身心联系的任何设想,都需要在专门针对性设计的实验中得到验证。经受实验的论证的设想,还未必就是真的。但是没有得到实验的支持的设想肯定不是真的。

    在心脑关系里,一方面是任何意识的内容是逻辑的东西。而逻辑总是可以作为某种自然选择的结果的设定。这里的选择是自然的选择或者有意识的选择,是另一个问题。这里,意识的存在是被搁置不论的。另一方面,意识的存在作为直觉中给出来的东西,它可以作为一种在先认定为存在的东西,而非作为副现象。这样,两种方案之间就总是存在张力。我选取那种立场,在没有充分的论证和论据之前,是一个权衡的问题。

    在心物或意识和物理之间,只能是物理解释意识,而不能反过来么?
    持有物理主义的理由,是意识的内容总是可以用逻辑刻画。而逻辑可以看作物理现象的结构中的一种功能。物理主义会对意识的内容作逻辑分析。但是,这个分析做完之后,还有余留下来的意识的存在没法使用逻辑分析。残留、剩余。把它归于副现象,是一种不得不的策略,没有出路的出路。
    物理主义对于生命现象的分析,始终不能回答逻辑构造的原因的问题。是意识的工作的结果,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幸存者作为对于某种逻辑设定的载体,它的幸存作为被选择的结果给出来。
    类比我思或思的存在和做出思维的我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前者并不能在经验命题上断言后者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6-2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e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