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免费》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第11页到第84页。
这部分讲述了免费的历史、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免费的模式来获取利润,最后剖析了免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虽然因为喜欢阅读而涉猎了许多行业,但对于经济学领域,我必须坦率地承认自己是一个经典小白。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甚至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担心自己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的困境,但事实恰恰相反。
本书虽然理论性极强,但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以致于我爱不释手,仅仅读了一个部分,就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梳理出了16条想要表达的主题。
但迫于版面,为了不让大家混淆,我只能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挑选出其中一个主题来分享即“免费是一把双刃剑”。
在此节分享中,我会充分尊重书中事例和论点,而不是以自我认知来局限大家的相关理解。
[if !supportLists]1、[endif]第三种价格
提到免费,肯定避不开“价格”这个词,因为在我们现有的社会法则里,免费是相对于收费而言的,是收费为零的形式。
其实在本书中主要讨论的是两种价格,即需要掏钱(正价格)和不需要掏钱(零价格)。但有的时候还会碰到第三种价格,那就是商家给你钱,就是负价格。
负价格确实存在,你使用某个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它还要倒贴给你钱,而非你给商家钱。
这种现象还不少,比如购物返利、航空公司里程积分等等,这些手段会让你忽略掉实际最后还是要掏钱的情况,而产生更加冲动的消费欲望。
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词语:逆转的商业模式。
《怪诞行为学》一书中有一个试验:
丹·艾瑞里把自己的学生分成两组,说明他要朗诵一首诗,第一组学生需要回答:付费多少钱给教授才能听他读这首诗;第二组学生需要回答:教授付给学生们多少钱,他们才会听他读诗。
完全相反的问题,结果每一组学生都给出了自认为合理的价格,这就产生了谁该付费的矛盾。
再来一个实际例子:
在丹麦,一家健身俱乐部给会员提供这样一种服务:只要你一个星期内能至少去俱乐部一次,那么你就不需要付费;但是,如果你某一个星期没能去俱乐部,那么你就要支付当月的健身费用。
这个理念让那些会员更加珍惜自己的会员身份,并不断认可俱乐部的良好服务。
看来,由谁来付费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商业运营的角度和目的。如果是为了提高顾客的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话,商家大可以付费给消费者,而不一定只是付费给广告商。
[if !supportLists]2、[endif]免费带来的积极作用
先科普一个小常识,关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说法的由来。
19世纪末,一些美国的酒吧决定给消费者提供免费的食物,可能是一份三明治,或者一份丰盛的午饭。
这些食物的价格比一杯饮料要贵得多。
酒吧的老板觉得,大多数顾客都会购买不止一杯饮料,而且在一天的非繁忙时段,免费食物可以可吸引来许多老主顾。
虽然后期,关于“免费的午餐”引起了许多争议,但是却真正体现了免费带来的好处。
到了20世纪,免费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具杀伤力的方式,比如某一种别的商家用来盈利赖以生存的商品,你却免费提供给消费者,而顾客络绎不绝地来访时,你就用其他的商品来获取利润。
真是应了那句话:你被干掉了,而对手是谁你都不知道。
在东京的时尚潮流区原宿,有一家精品店“体验工坊”,消费者每次最多可以得到5种免费商品,价值可以高达50美元或者更多。
这家以免费著称的精品店每天都能吸引700个消费者,它是怎么做到的呢?利润从哪里来呢?来自会员费、货架空间租赁费和收取信息反馈费。
·需要每年13美元的会员费才可以进入这家店,这是精品店的第一个收入;
·精品店可以展示90种商品,每个商品的生产商都愿意支付2000美元来获得两个星期的展示机会,这是精品店的第二个收入;
会员会收到填写调查问卷的任务,把一些定向调查信息以400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各类商家,是精品店的第三个收入。
结论是,不一定要消费者来承担全部利润,你可以从其他渠道来得到。
就像书中提到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交叉补贴的大舞台,商家的盈利来源于各种补帖:
·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比如在电影院里,通过昂贵的爆米花来补贴不赚钱的电影票。
·用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比如赠送手机的前提是使用通信商的话费套餐两年以上。
·用付费人群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比如有些娱乐场所“孩子免费入场”,用孩子带来付费的成年人消费。
免费可以带来的首先是利润,其次就是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比如昨天文中提到了163免费邮箱,这一点就不须重复展开了。
所以,免费所带来的益处已经人所共知,企业也在不断地围绕着免费来做文章,最大的受益者除了企业以外,还可以是消费者。
[if !supportLists]3、[endif]免费产生的负面影响
免费虽然有诸多益处,但相对于过去贫乏的年代,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免费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浪费。由于是免费获得的,所以人们并不珍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塑料袋。在购物时商家会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而人们用过之后就随意丢弃,对环保和资源都是一种伤害;人们把一些免费的赠品拿回家后,又发现并不实用,所以只好送人或者处理掉,这些不能物尽其用的产品,牺牲了它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贬值。一些有价值的商品,尤其是网络产品,比如软件,因为互联网的产生,它的成本几近于零,所以不得不应市场需求而免费或降价。随之而来的是,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无法得到体现,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而一些产品比如音乐,盗版光碟总是无法被杜绝,如果原创者不能免费,那么总有人会提供免费或者低廉的方式给消费者,这是对原创者和作品的一种侵害。
免费虽是社会普遍认同的营销模式,但如何运用它还要看企业的立场和目标。
如果你是为了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大可以免费;如果是为了最终盈利,就必然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让它受到消费者尊重和珍惜。
总之,如果你知道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话,只要你的产品质量过硬,自然会有愿意付费的顾客来找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