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读历史使人想得开,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当我看完这本《南明史》一下明白了这句话暗含的道理,再结合自己这短暂人生的几十年发生过的那点儿曾自认为过不去的坎儿,在本书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因为《南明史》这段混乱又无奈的历史实在气死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当然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道理。
这本《南明史》豆瓣评分高达9.3分,1997年出版经历了两次绝版之后今年刚刚再版,封面和纸张都进行了升级,上下两册,拿到手沉甸甸的,仿佛在倾诉南明史这段过往中那些令人悲切又惋惜的过去。
本书作者顾诚:(1934-2003)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治史的真实写照。1978年,顾诚发表了《李岩质疑》一文,该文钩沉史料、严密考证,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也成为顾诚的成名作。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别开实证蹊径;1997年,被顾诚视为姊妹篇的《南明史》问世,该书在海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两部著作、四十余篇论文,对治学严谨的顾诚来说并不算高产,但其治史方法与治史精神,早已为明清史研究留下一座丰碑。
这本《南明史》能取得如此高的评分,也取决于顾老的文笔,不仅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屡的明明白白,让大家不会因为历史人物的繁多产生混乱,更是将故事情结做了深入浅出的编排,既得到业内同行的追捧,也令普通读者看起来轻松有趣。
读者说:这本书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又气势磅礴的大型历史纪录片。
但是南明史也令不少学者感到惋惜,为什么呀?因为南明史有着庞大的战斗兵力,四十万大军面对清军区区十万的总兵力,那是何等的气势,可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南明史就在清军的攻破下缴械灭亡。
这样的战败,也令作者不得不多提了几次:
清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说来也奇怪,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战败实在是太弱了,但是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咱和隔壁邻居闹了点矛盾,咱吃了点亏,而且咱家里有七八个人,各个身体力壮,但是谁都不服气谁的主意,对方家里虽然只有一两个人,人家一条心呀。
咱家里这七八个人面对对方的挑衅,不仅无法统一方案,还装聋装瞎视而不见,要不就有人和邻居手拉手出去逛街,甚至还有主动示好表示自己不计较,邻居把咱家当自己家也行,邻居看到这情况,那是相当开心,赶紧召集他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来咱家占便宜,你看看本来是自己要去讨说法的事,变成了拱手相让。
南明刚建立时那是相当宏伟,尤其功劳显赫的一些武将们,更是势力强大,成为军阀,人的脾气越养越大,野心也是受不住的,渐渐地就开始格局内讧,朝廷内部权力失衡,大臣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国家大事根本无法展开,只是互相怄气斗嘴。
大臣们有些难以忍受,干脆怒吼一声:过不了就不过了呀,离开朝廷管他三七二十一,人生短暂,不能气死在彼此的唇枪舌剑中呀,所以本有着大把翻盘机会的南明,却因为疏于管理,导致君臣互相内斗,最终亡国丢命。
弘光朝廷本可以做主指挥战斗,给清军点教训,却不知道是过于自大还是一时没想明白想多个兄弟,反而寄希望于“联虏平寇”,让清军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军,清军毫不费力的接管任务后,就开始了夺走政权。
弘光朝廷瓦解后也出了几个小皇帝,但是由于没有清晰的定位,甚至不被历史所认可。这段历史就像本书中的那句: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看完《南明史》也更感叹人性的荒唐,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分明冷静一下想想未来的前途,却要纠缠于当下不断撕扯浪费精力,最后也将自己赔进去。
在看这本书时,我常常在想,若当时南明的君臣齐心,是不是也不能让清朝得手,甚至由于明朝太难对付,出现了更厉害的人去击败,建立更雄伟霸气的国家,之后的百年耻辱是不是也不会发生。
历史也好,人生也罢,一步错,步步错,所有的后悔和事后的反省也是徒劳的,只有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安排,相信你也有同感,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当下,不断奋进不给自己内心瓦解的借口,也不给他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