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时候,理想很丰满:下午锻炼,晚上理财。
抽空写了点字之后,现实开始朝向计划外发展。
带我妈把带状疱疹第二针疫苗打完,没有保险一针186,两针间隔两到六个月。
原本三点半的会,跟老板谈去年的加薪和奖金,提前到了两点半。大家都想着早谈完早了事。
3%的涨幅很基本;我新换了部门,算在意料之内。
金手铐不大不小。
奖金比例超乎往年,皆大欢喜。
此消彼长,总额容我不虑温饱。
工作的心思淡了,想着早点回家,乘天气好出门跑跑步,换换心情。
结果高速上修路堵车,生生开了两个半小时。
晚上正准备打起精神把报税的各种表整整,儿子说有个作业要求采访家长。
他提问,我回答。两人同时意识到我俩真是同一种思维模式。
第一个问题:你小时候的娱乐活动是什么?
我的反应是:请先定义“小时候”。小学和高中的休闲娱乐肯定不一样。
儿子一脸便秘模样。
平时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每每让我先明确用词的内涵和外延。如今角色互换,我同样忍不住要求先统一语境,他也不爽我不直接作答。
最后一个问题,我的成长环境和他的有何不同?
我忍不住自己写下了答案。
本质上并无不同。两个价值观和文化根源不同的群体,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惯,都不过是用自己的认知体系去解读观察到的对方的信息。
终不过一句,子非鱼。
两种制度,各有各的痛点,并没有一方比另一方明显更优的解法。身处其中的人,都在努力而热烈地活着,容忍着制度的缺陷,尽力望向美好和光明。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对历史事件提出批评,不过是依仗旁观者的居高临下和事后诸葛亮的上帝视角。这种态度本非治学。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方为正道。
在我的认知里,唯一的优势是自纠功能。错,各有各的错法;容许批评,改正就可能来得快些,温柔些。
转瞬即到就寝时间,健身和理财计划齐泡汤。
一天,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