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请妙智师兄来布客做客,偶遇夏大哥,发生了以下对话,非常有禅意,我和闫姐作为旁听者拍赞称绝,玩味无穷,在此记录下来。
夏大哥:社会上多是从正面解释佛法,而很少从反面解释它。我想,人往往会因为爱而产生挑剔,我挺喜欢佛法,对其也很好奇,所以我想做一件事情,将佛法的概念细分成为小的词条,对每一个词条进行剖析,找出它不对的地方。我将这项计划称作“黑佛系”,目的是为了自己研究佛法,并且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佛法。想听听妙智师兄对这个计划怎么看?
妙智:佛法是用来感受的,不是用来研究的。就像桌子上放的橘子,要想知道橘子的味道,应当怎么做?
夏大哥:尝一尝就知道了。
妙智:嗯,我现在拿起一个,拨开,你一半,我一半。现在你吃下你那一半,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
夏大哥:吃完了,是甜的。
妙智:还有别的感受吗?
夏大哥:好像有一点酸,没别的感受了。
妙智:例如,橘子有一些组织,在口腔里是不是会有一些触觉的感受呢?仔细想想还有别的感受吗?
夏大哥:好像忘记了。
妙智:我将手里剩下的一半橘子再分一半给你,再尝一尝,这次需要全心全意的品尝。
夏大哥:嗯全心全意品尝了,比上次好像甜了一点。
妙智:你看,同一个橘子,你尝和我尝,感受是不一样的,你第一次随便吃和第二次全心全意吃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夏大哥:我手里还剩下一小瓣,是不是还需要尝第三次?
妙智:怎么会还剩下一小瓣呢?
夏大哥:我刚才第二次吃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心想你会不会让我尝第三次,于是我就留下了一瓣。
妙智:你看,还说自己第二次全心全意品尝了,你的心已经分了一半长了个心眼——留下一小瓣以备第三次品尝,所以你根本就没有全心全意品尝。
夏大哥:我大概明白这个意思,虽然我们俩个人感受的甜度不一样,我第一次吃和第二次吃甜度也不一样,但是我所想的并不是咱俩之间比较,或者我自己不同情况下品尝的比较,因为它必然是不一样的,我想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标准的客观的标杆,以那个来比较。
妙智:“我知道你说的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比较,但我想强调的是佛法的味道是用来体会的,而不是用来研究的,更不是树立一个标杆来作为比较的。如果用研究的心态,肯定领悟不到真正的佛法。
橘子究竟什么味道?没有固定的标准,别人的形容都没有用,必须自己品尝才知道。
当你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品尝到一个橘子的时候,你是不能否定掉它的,没有品尝到一个橘子的时候,你不能说它不是橘子,就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靶子,你打不到它。然而,当你真正品尝到橘子的味道时,就不会存在还要用一个标杆否定或者肯定的问题,因为橘子甘甜的汁液已经与你本人融为一体了,那个甜度你是说不出道不明,但当下回一体验到的时候就知道那就是橘子。
同理,佛法也是一样的,没有领悟到佛法的时候,你所谓的否定都是抓不到要点的,“黑”便难以成立;而当你真正领悟到佛法的时候,说明佛法已经融入到你的生命骨子里了,并且自己也受益了,有收获了,才能叫做真正领悟,而这个时候,你对佛法的怀疑或者否定也就烟消云散了,所以“黑”也就不成立了。
夏大哥:那我做这件事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妙智:从动机,看对错。但在更高的层面,世上之事本无对错。
……由此引发了系列讨论,以后有机会再详述。
文婷日课
2018.03.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