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发觉自己活的有些无趣。之前的一些时候,无论什么时间段都会有所追求,玩啊、吃啊、穿啊、用啊之类的。但是现在呢?好像感觉什么都没啥意思。
可能因为外部环境导致的一些原因,内外驱动力不足,即使干着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找不到快乐的情绪生成。
还记得在2003年,我家还在动迁时,母亲说等住上楼,想要的一切都会有的。我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计算机,我就每天反复问母亲真的会想要的都有么?母亲说:是的。
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那么自信,但是她的大部分推断都是正确的。虽然她受文化和人脉接触限制,无法像商业成功人士一样预测未来的发展,但是在家里,她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神级存在。所以我愿意相信母亲的一切说法。
2004年回迁,我们因为经济条件原因暂时先住在外婆家的老楼里,新楼以“清水房”的状态租出去了。那个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因为社会阅历太浅,再加上国内人力资源条件不足(当时这个概念刚在北京形成不久),大部分的求职都靠在电线杆上看招示或者去BBS看各处的招工广告。
500元的工资在当时就算不错的工资,可以应付一家三口一个月的温饱(这个真不夸张)。当时家里双亲一个退休,一个下岗,社会福利(五险一金)概念没有形成。不过那个时候过的还算可以,每天在网吧里做机修工作,最麻烦的刻盘工作由网络公司来负责,我只需要负责一下机器故障和客户端更新啥的就可以。
每天闲来无事就和网吧里的一些“混子”朋友们一起玩游戏,认识了一些学弟学妹,免费上着网,玩的不亦乐乎,还有钱挣,也算是不错。
后来自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兴奋无比。下载了一些网游和同事们上班玩,下班玩,做什么任务,打什么活动的时候都有一批“自己人”。
现在呢?玩啥都是自己,能碰到一个聊天比较多的家族或者帮会就算是幸运的了。
当时最喜欢玩的是生化危机系列,生化四刚刚出来没多久,被称为神作。因为PC当时还玩不了,我就收集所有与生化4有关的游戏杂志和书籍、光盘等。然后看里面关于游戏的推广、报导、攻略和动画之类的。
现在呢?重新安装了一些过去流行过的单机,但是玩的时候一点儿感觉没有。
再往早了想想,小时候《电视报》对于每个百姓家庭是一份很重要的读物存在。当时0.4元/份,一到过年,报纸上会有很多年画和专栏,家附近的小报亭会排出很长很长的排。
家里让我去买报纸,我从傍晚16:00天还亮的时候,一直排到20:00还没有回去。家里人着急了去报亭看我在那里排队,队伍里好几十号人都站了几个小时,但是谁也没有离开。报纸脱销了,报亭的卖主也在等待报社加印送来。
现在很难看到任何出版物会出现多人长排等候几个小时还不走的情景了。
过去,小孩儿不但喜欢发鞭炮,还喜欢拿放完的烟花包装玩。那个时候烟花种类很多,主要是商家为了让孩子们当玩具玩,把烟花皮(包装)做成各种动物和车辆的形状。烟花放完了,被熏的微黑的烟花皮都收集起来,几个小孩儿也能玩上半天。
后来在正月十五那天,于后院点起一堆篝火,把所有的烟花皮和鞭炮残包装扔进去烧掉,时不时会在火堆中窜出一两个未燃烧尽的炮仗,发出脆响。我们大人小孩儿就像非洲人一样在火堆旁边蹦跳,就差手里再拿两个点着火的盘子了。
现在呢?烟花除了礼炮就是魔术弹和摇摇乐了(过去传承下来的一种烟花,单根的。小时候孩子们点燃了之后划圈晃着放),好看是好看不少,但是燃放的过程一点儿乐趣没有。
过去的年味儿太足了,门口一个大雪堆,漫天烟火,小朋友们分成两个阵地打雪仗玩。现在看到雪之后就希望它们赶紧化了,可别影响交通,要不然上班又得迟到,下班也得晚到家。
过去成绩好了,母亲奖励两盒橡皮泥能乐一个月;现在就算奖励我一台电脑也高兴不起来了。
物质丰富了,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顺,让我时常觉得生活很无趣。
就算没有疫情影响,我也是一个很宅的人。我现在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如果突然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多个人或者多走动起来,我可能还会很不习惯。
不想在回忆中享受有趣,也不想在现实中体会无趣。希望未来的生活会让自己感觉有趣一些,只有自己感觉有趣了,才会更快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