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痛心,开学没几天,全国已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
基于今年疫情原因,孩子们经过漫长的居家网课学习方式,面对开学,难免有些不适,再加上学习压力大,才导致这一次一次悲剧的发生。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孩子们也是一样,少不了需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挫折与困难。比如昨天跟同学之间闹矛盾了、今天被老师批评、被父母责罚了、又或者考试成绩不佳,甚至是失恋之类的感情挫折等。面对这些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有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负面的情绪,有的甚至变得自卑、孤僻;而心理阳光、情绪乐观的孩子,却拥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可以从容地把压力转化成自己进步的动力,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而且,心理阳光乐观的孩子,能更多地感受到他人的善意、生活的美好,并带给人周围人快乐。
那么,该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情绪乐观的孩子呢?不少资深育儿界专家一起讨论研究,给父母们提出了不少操作建议,人民日报将其总结成9个小妙招,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收藏备用。
0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说到让孩子独处,可能有朋友会说:“孩子一个人独处不会造成安全感缺失吗?我们也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呆着啊?”这里要明确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训练孩子的独处能力,并不要把孩子独自丢在房间里不管不问、甚至不回应孩子的正常需求。而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段时间,在尽量减少外界打扰的环境里,让他独立探索这个世界,孩子自发的、主动的独处,是不会伤害安全感的。
训练孩子独处能力的黄金时期是3-6岁,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逐渐增强,我们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简单的游戏开始,比如: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拼图、贴纸、穿绳、积木等游戏,时间可以循序渐进,从一开始的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逐渐延长。这对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大帮助,如果在6岁前,孩子能独处30分钟,专注地玩积木、贴图、绘画、阅读,那上学后家长朋友们就不用为孩子的上课、写作业犯愁了。
有的朋友说,我家三岁的孩子能一个人专注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是不是说他的独处能力很强?这里要重点强调一点,看电视、玩手机、看视频不算,引导孩子的独处能力主要是为了促进孩子自己动手、动眼、动脑的能力,而看电视对大脑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信息输入,虽然可能会让孩子安静一会,但并不代表对专注力有好处。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孩子即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也需要学会独处。
02满足孩子要有度
“能够心情愉悦的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孩子在超市闹着要买玩具,有的甚至满地打滚,这时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屈从于孩子的这种无理要求。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要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个别需求,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我们可以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适当地将孩子的需求拖一拖。在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多次讲座中,她都推荐这样一个方法:我们带孩子买玩具时,当选好一个玩具后,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这个玩具的价格超出了我们的开支计划,如果买了这个玩具,我们接下来日常生活会有影响,如果你真心很喜欢,我得辛苦一点,做些额外的工作,估计下个周就能有足够的钱来买了。”这样,既让孩子知道这个玩具是靠爸爸辛苦额外工作得来了,又让他接受了一定的挫折训练,并且还能教会他面对挫折,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
再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这段时间可以让他帮着摆摆座椅、分分碗筷等。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0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应对发脾气的孩子,最要紧的是父母不能发脾气,避免用愤怒去响应孩子的愤怒,因为你的愤怒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我们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温和的声音响应孩子,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的行动,同时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示范。
孩子发火时,立刻制止他并把他送回自己的房间,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不要试着在孩子情绪反应最激动的时候处理问题,稍后,当他平静下来,花时间让他了解,他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通过沟通与孩子约定适当的惩罚措施,避免孩子今后出现类似的行为。要强调一点,在对待孩子错误的行为时,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这样只会让孩子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04正视孩子的缺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所以父母首先要有个平和的心态,正视孩子的不足。谁都不希望有缺陷,但是一旦不幸有了,便不要去否认,有的人之所以会苦恼,常常是不愿承认、不敢正视。比如孩子太胖了,脸上有个胎记、身材矮小,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
小玲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也乐于助人,美中足足的就是下巴上有块个青色的胎记。这让小玲很是惆怅,从小到大恨死了自己的这个胎记,尤其是跟班里的几个皮小子吵架时,他们还老是戳小玲的这个痛点,每次都弄得小玲羞愧难当,甚至大哭一场。时间长了,小玲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朋友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成长经历,在我们学生时代不乏类似的例子。
家长朋友们应引导孩子正视这点,事实上世界上好多名人、伟人都有明显的缺陷,他们敢于正视这些缺陷,在别的方面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诺贝尔,他相貌丑陋、身材不好,脊梁骨上也有缺陷,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类,仅在英国就取得129项专利,临终前,他用大约900万美元设立了诺贝尔奖,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奖励。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亚里士多德、达尔文、贝多芬、林肯、莫扎特等,家长朋友们可以多了解一些,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正确面对。
05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
红红妈妈买回一个漂亮的包包,红红也是非常喜爱,可是在摆弄的时不小心把包包的拉链弄坏了。这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妈妈都很心疼,有这么两种批评孩子的方式,其一:“孩子你看,因为你的不仔细,发生这样糟糕事。”其二:“你太坏了,我还没背你就把她弄坏了,你成心不让妈妈用了是吧?”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不仔细”,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这样孩子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会仔细对待,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而第二种方式则从品质上把孩子定性为坏孩子,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只需对错误本身进行客观评价,别动不动就上升高度,分析动机,给孩子强加莫须有的罪名。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分析本次没考好的原因就好了,但好多家长喜欢将某一次的考试失利与孩子的未来、理想牵连起来,说你连简单的测试都考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之类的重话,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06放手让他做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系鞋带、穿衣服、洗袜子等等,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但好多家长朋友却为了赶时间、没有耐心等原因,常常为直接替孩子完成,一味地替孩子代办和操劳,殊不知这样会,剥夺了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时间长了,只会让孩子失去动手能力。
《少年说》有一期,一个女生控诉父母“太宠自己”,将她养成一个“高商低能”的人。小时候,她吃饭不会用筷子,家长没有教她怎么用,就给她一个勺子,以至于每次吃饭,她都是只管吃,家人只管夹。这一用就用到了高二,导致她到现在都不怎么会使用筷子。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07让孩子敞开心扉,学会沟通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会失去很多的个人发展机遇。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人们都喜欢和乐观活跃的人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个群体中善于谈吐的人很快就能冒出来。虽然性格无好坏,但是在社交场合,很少一个孤陋寡闻、沉默不语的人能让别人觉得兴趣,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以在孩子滔滔不绝地说的时候,家长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包括: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理解并表达情绪、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等,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08多跟孩子说积极的话
快乐是一种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也能乐观面对。在生活中多对孩子说一些积极的话:“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我们下次会做的更好。”同时强化孩子对亲情友情的感官享受,强化这些“获得”,让他在享受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
强化他的认识:我拥有很多,我现有的东西很珍贵。必须让他知道这些亲人们对他的好,不是应该的,不是必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欠谁的,给他的爱,是大人们的负责任,他必须懂得感恩。他们以后也会是为人父母。这个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他必须明白父母给他的不是必须,不是习惯,是爱。
09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让孩子尊重他人,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爸爸的司机,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他必须心存感激。
尊重他人,就需要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尊重他人,就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就需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尊重他人,就需要避免让对方难堪。
最后,一定要培养孩子爱上一种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帮孩子把负面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可是教育孩子这件事,做父母的也不是天生就会,家长们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朋友们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由“智慧家庭教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学做有智慧的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