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蛮神在旁边鼾声如雷,我却因今天还没有好好看书学习而打开手机,看完《秦汉工匠》写了读后感,打开电子书,选了刘润老师的《胜算》。
刚好看到如何读书和成长。
以前想学商业,却不得要领,凭着感觉遇到喜欢的老师就买课听,这次才知道,学习有知识树之说。
大量输入,然后像须鲸一样把没用的吐出去。有用的挂在认知树上。
得到听书是个很好的平台,他被平台推送打开了了解很多领域的大门,有些领域底层逻辑是相通的。这点我深有体会。
其次是喜欢的收藏起来,找原书来认真读,读了原书后找作者相关的书来读,了解他不同时段的不同思维和视角,认知的变化。也就了解这个作者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智慧,从精神上来讲,作者成为了朋友。这是从读书到读人。我今年读了吴士宏老师的《逆风飞飏》《越过山丘》后,也有同感。
最后是输出,学完后能讲给别人听,就是懂了,但还只是发散性思维。如果还能写下来,就有了深度思考,最好是能画下来,把高度抽象、凝练的思维模型画出来,就是融汇贯通了。
要做到并不容易,但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通过一些其他方法,帮助自己坚持下来。
怎么做?刘润老师给了两条建议。
第一,用他律来自律——加入一个学习小组。
如果想读书,去找一群也想读书的人,大家形成一个读书小组。大家规定:每天读书,输出笔记,交流心得。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有惩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在一个学习的氛围中学习,才是更有效的学习。
这样,就不会轻易半途而废。真正坚持下来,一年读完几十本书时,自己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
从去年世界读书日建立读书群以来,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不要把学习搞得太神圣化,我们应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能学习。
碎片时间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不小心就全部浪费了。
不要浪费自己的第三个8小时。
第一个8小时,我们在睡觉。第二个8小时,我们在上班。真正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第三个8小时。
但是这第三个8小时,我们还要吃饭、通勤、逛街,被切割得非常碎。因此,能充分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学习、渴望获得成长的人。
不要小看这些碎片时间,如果这些时间都用来学习,一年下来我们可以抢回很多时间。
积少成多,非常可观。
所以,怎样能获得更高效的成长?
刘润老师说:
你的知识增量,决定你的成长质量。
大量输入,大量输出,量变会产生质变。否则,就只是在原地打转,陷入很低水平的成长。
最后,借用刘润老师的几句话与看到这里的你共勉:
一个人在食物链的位置,通常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努力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
我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常常会影响到我们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
愿我们一起高质量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