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鸡汤,鲜的、毒的都不喝;
不看成功学,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从来不可能被轻易复制。
唯一觉得恐惧的事情,是预见10年后的自己,
努力生活,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最近看某综艺节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曾经的一个高中同学,现在成了“保三进二”的演员,虽然在高中毕业后,就完全失了联系,直到在荧幕上看到了她的身影。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里,在老师、父母各种洗脑下,只有高考时唯一的通往成功的出路。
那些学画画的、练体育的、学唱歌跳舞的……都是不务正业。
当年,看到她参加了艺考,去了帝都,几个“读书好的乖乖孩们”还一起组团吐槽了下她,有“不屑”,也有些“吃味”,而如今看到她这些年的成长和蜕变,居然有一丝丝地被圈粉了。
1
前段时间的那个“同龄人的15亿”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成功学的话题又㕛叒叕被拿上了台面——虽然它从未低调过(手动微笑)。
什么是成功?
在我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期望的价值就是成功,如果硬要冠一个范围,那就是需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观所认同。
所以就算是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薪资,过着普通的生活,怎么就不能算是成功了呢?
虽然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上进心”,可是生活可不就是让自己舒服和享受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别人的眼中成为了loser,而逐渐丢失了自己。
所以清华大学毕业生不管是去了企业做高管,还是自己创业卖煎饼,不管是年薪百万,还是白手起家,当事人都没说什么,看客们却纷纷过度解读——所以这跟“一等学府”的名头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硬要说有关系,那可能是只有些“酸葡萄”关系吧。
2
最近听说不少朋友换了新工作,4月还真是一个换工作旺季。其实还是很佩服她们的勇气的,至少面对未知的新环境和新同事(领导),我还是有些犯绌的。
闺蜜Q也换了新地方,并且扬言自己打算换方向了。
我有些惊愕,更多的是不解。
从初中开始学了十几年的画画,参加艺考进了美术学院,毕业后也是一直从事设计的工作,怎么突然就想着要“分手”呢?
Q说,底层设计师没前途,总要想想后路,转PM或者Marketing似乎不错。
做为一个干着策划、文案、营销、运营、摄影等多份工种的我表示:所有岗位都能转PM,却不是什么人都能转设计师的。
在我眼中,设计师绝对是“铁饭碗”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的职位——浪漫主义,高薪,创作力……要不是自觉不够脑洞和绘画基础,可能我早就跟设计岗位比翼双飞了。
却被她瞬间一盆冷水泼到底,我们公司那都不叫设计师,叫美工。就是一个“开会不带你,需求随时改,谁都可以对着你指指点点”的工作。
也许,她最大的委屈,并不是对设计和画画不爱了,而是爱得累了,没有地位的爱,到最后,都是会被磨光的。
3
闺蜜Q对我坦言,如果做副业,就去做微商。因为回到家压根就不想还开电脑做设计,设计一张图有多少钱?搞个图至少一两小时,还是劳力钱。
难怪现在的微商这么吃香呢,有渠道、有销路,就是来钱最快最直接的行当。我仔细想了想,对于“投机倒把”的生活方式实在爱不起来,可能我真的不是一个“爱财”的人吧。
对于我的不感冒,她给出了对我最“至高”的评价:你丫就是一工作狂吧,有你这样的同事真可怕!
以至于最近,同事对我的加班,都报以“老铁失敬了”的时候,我喜欢坦然地自嘲:“工作使我快乐。”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爱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热爱我的热爱。
最近迷上了看秦明老师的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对法医科学的认真严谨,看书中说法医都很忙,不仅要出勘现场还要处理信访,秦老师还有精力写出这么好看又耐读的书,我以为最应该请秦老师吃饭的,不是那些警察蜀黍,而是法医学招生办。
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始终让自己保持快乐和兴奋的秘诀,那些感觉上班像上刑一样的人,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
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至少二十多年如一日地,早早地就发现了自己所爱,并在心中生根发芽,有些时候,在你一直羡慕着别人的生活的时候,可能自己也是那个被羡慕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