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今年有七十八岁了,退休也三十多年了,那一日突然想起了妈妈的师傅——王爷爷了。
那是五十年前,爸爸的单位要招一批临时工进厂,因为我们家不富裕,那年我才五岁,弟弟四岁,二妹才一岁,还有爷爷与我们一起生活。我们租借在半语子大爷的房子,一个月房费五元钱。
爸爸妈妈工作的单位叫皮革厂,爸爸在车间里当车间主任,妈妈被分配到另外一个车间叫赶毡车间,用羊毛制作床铺的垫子或制作毡袜。妈妈的师傅,我们都管他叫王爷爷,瘦高的𠆤头,说话有点山东口音。他带有五六个徒弟,妈妈的师娘一辈子没有生育孩子,对妈妈们都非常好,因为见到她的次数少,我也对她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看到小时候穿的织的线衣会想起王奶奶,线衣上有王奶奶用毛线缝的两朵花,针针匀称、细腻、颜色搭配又美丽!
妈妈的师傅,就像是一位父亲一样,对妈妈给予了父亲般的关爱,妈妈进厂那年是七O年,妈妈才二十五岁,长得瘦弱、𠆤头又矮小,孩子多,家务活又多,有时候忙乎起来,自己都捞不着吃早饭就去上班了。那个时候又没有外卖与快餐,又不会有什么零食可以吃,有时候饿着肚子做上一上午活,而且那活还是出体力的重活,而且家家条件都不好,凭着粮证买定量的粮,细粮又少,上顿大饼子,下顿糊涂粥也成为了日常的三餐。
妈妈的师傅家没有小孩子牵扯,生活条件会好一些,他会带点玉米面到厂里来,熬点糊糊 粥给没有吃早饭的徒弟喝,他的脾气温和,说起话来谦卑有礼。他自己没有子女,却把自己的徒弟当作了自己的子女。给予了很多的关爱。妈妈跟着师傅学会了做 、磕头 Liao…妈妈不久后,又从临时工转正成了正式工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皮革厂下面又成立了一个塑料厂,妈妈被分到新厂来了,妈妈的师傅又在皮革厂做了几年就退休了,带着老伴回到了山东老家,因为年龄大了,叶落归根总要有个归属,听说到侄儿家了,准备在侄儿家养老。那个时候人们之间的往来基本上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妈妈的师傅与师娘不识字,别谈写信了,妈妈只是上了小学六年级的文化,学的那些字,也被日常的柴米油盐,孩子哭、大人叫的日子给忘记了。
一晃眼日子来到了八十年代,有一天爸爸在同事家听说,妈妈的师傅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接着不到一年的时间,师母也跟着走了。爸爸回来与妈妈讲,妈妈没有讲话,只是吃着饭,手里的筷子没有拿住,掉到地上了,妈妈低头蹲下来去拣筷子,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眶里满含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