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上图:《时间开销1000天纪念》(博客文章,请复制地址访问: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1702)。
转眼4年要过去了,而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做一件事已经1000天了。这又过去了1400多天了,我还在持续地做这件事,只是,我已经不太愿意写那种《坚持做某某2400天是什么体验》的文章。毕竟,我根本没坚持,就是持续做了件我觉得很重要的事(因为有价值,所以很重要);其次,很多人都比我厉害,比如说:出生以来的每一天都在呼吸、都在睡觉、都在吃饭、都在学习……
不过,再来1400天的实践确实比1000天的积累要更有感受,我想用这篇文章来说个概念——生态思维。生态这个词,在创业的领域中火得要命,谁都可以随意谈谈生态的问题。而生态也不仅仅只能用在创业中,看看我的时间开销记录是怎么体现生态思维的。
先看我某一天的时间开销记录完整记录吧,我用的工具是MarkEditor,它可以一键导出,满意这个功能:
2
在做自己的CEO活动中,恰好讲到了项目过程记录的重要性,于是,我就把我的这个文档发给伙伴们了。茶香跟我做了这样的反馈:
说实话,茶香的Excel表让我愣住了,她实在是太厉害了!她竟然说自己弱爆了,真是让我有点汗颜。之后,她谈到了两点,使用ATimeLogger做时间开销记录以及她期待把所有的都放在一个表里面,想了想,我在这2400多天里,也掉过这个坑。
于是想给她写一篇文章,跟时间开销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时间开销记录只是一个实例,我们只在根本上努力。这个问题是个投影端的问题,而它的根本是缺乏生态思维,因此产生了若干困扰。
做时间开销这么久了,经历了无数次的论战,但是话题大约就在这个范围内:
- 一定要用手机App来记录,因为它有自动记录的功能,很容易分析行为的!
- 是不是要每个时刻都要高标准地记录呢?我总是忘记怎么办呢?
- 我想要记录时间开销记录,但是坚持不住怎么办?
- 我选择了很多款App,但是都没有好用的怎么办?
- 记录了一年多了,效果比较低下,不知道怎么复用。
- 我的时间开销里什么都有,不知道是时间开销还是成果了。
原来还特别想跟很多小伙伴论战一下,但是到了2013年之后,我就懒得再参加这些交流了,而是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开始的截图)把一些常见的内容整理了。
到了茶香再次问我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懒得参加交流”背后的原因:我处在一个适合的生态里了,在这个生态之中,没有内耗,还可以支持整个生态健康存在、发展。所以,“我懒得”这句话对我来说没有价值,而现在反思生态系统的价值,才是值得认认真真想想的事情。
3
什么叫生态?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呢?
我们对于事物/对象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机械论(还原论),另外一种叫生态论(系统论)。
所谓的机械论,你可以理解为:1+1=2,来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茶杯,有杯体的部分,也有杯盖(假设是和杯体部分分离的),杯体和杯盖如何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茶杯,分开的话,就可以再分成局部。这就是机械论,机械就是可以拆开再组合回去的,所以也叫还原论。
对应的生态论,也就是把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它的内部要素之间彼此关联、影响,因此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平衡。你看,这个解释是不是和“系统思维”是一样的呢,元素、结构/关系、功能、一个整体,都是描述系统的,所以,生态论也叫系统论。举个例子来理解:如果把胳膊从身上拿下来,我们还能看出来它是胳膊,但是,它再也合不回去了,即便放在原位,功能也不再存在。当生态被破坏了,很难再恢复原状的。
定义清楚了,那就先来看下关于生态最重要的特点:生长与进化。先来看看下面的这张图:
假如你是小蓝人,从最开始的黄色小球,一点点慢慢长大,后来被其他人(橙球、蓝球)所支持,长大到绿色大球,又因为各种原因,分化成了橙圆和灰黑圆。
看到这个过程了么:有生长、有进化,生长是慢慢变大、进化是突变的过程,所以,生态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都可以从起点进化成自己完全想象不到的终点。
很多人看着别人的“灰黑”相间的圆球很想要,于是就满世界地去找一半“灰色”的半球,还有一半“黑色”的半球,苦苦挣扎不得结果。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因为没有办法看到整个生长进化过程,而只是追求结果,在果上努力。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直接找过灰黑球?
- 看着别人的时间开销截图,也想去做,但是做了两天就搞不下去了,然后就继续换工具、再尝试。对了,笔记软件的分类好像也是这样的。
- 听说别人可以在一个月内赚多少钱、可以下班后赚钱,然后自己也去下班后赚钱,可是却被卡的死死的,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
- 看别人搞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的,于是自己就去模仿,但是,越做越差,把自己搞到大坑里。
- 别人的企业人多赚钱也多,于是自己也拼命招人,人越多反而把自己越推向作死的境地。
- 别人有钱、风光显赫、人脉纷纭……自己也想要,但是,仿佛就找不到那个半球。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人果上努力、蝇营狗苟,但是不见大的成效;菩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甚至宁可不要短期摆在眼前的收益,也要投入时间去把关键原因找到。毕竟,原因找到了,才可能进化,而不仅仅是生长。
4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复杂世界,任何一种稳定都是多个元素之间彼此博弈,形成稳定关系的结果。从生态思维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推论下述的结果:
我们要想获得的结果,其实来自系统功能发生变化,那么,要做的不仅仅要更改元素,更要调整元素之间的结构。想想看,如果你想要减肥,于是就去锻炼,这是不够的,因为元素之间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可能要调整的还有认知、作息、饮食、环境等等。有一门学科叫系统动力学,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动力(比如说,你觉得自己最近一点动力都没有),一定要找到关键结构、关键关系上,调整了关系和结构,才可能让动力恢复,让系统运作。
所以,你想想看,时间开销记录选择什么App、记录了一年多没有什么效果、坚持不住、总是忘记记录等等的问题,其实都是在果上努力。如果真的想要找到系统的结构,要使用黄金思维圈,从Why入手,把Why说说清楚,才有可能把How说清楚。而How越清楚,结构也就越明显了。
用生态的思维看待收益,会更加具备耐心。如果你知道某一颗种子会发芽,你不会用小刀切开它,也不会在它发芽之后拔苗助长。你会去寻找那个真正让它可以生长的条件,去支持、去耐心等待。
查理芒格说过:“耐心等待一记好球”,所以,当面对短期内有收益的事情,我们到底选还是不选呢?这是因人而异的,只不过,我选的是长期收益。但是,我们不要被金句所迷惑,好球是有前提的,不是说有耐心就有好球。好球的前提来自于持续思考、不断升维、抽丝剥茧地找到系统动力,之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动力点上,这时候才可以“耐心等待”。
我们再来看看时间开销记录,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的逻辑是这样的:“竞争领域获得优势 - 持续对过往反思 - 反思的基础是记录”。对我来说,时间开销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反思基础,而反思是成长的最佳手段,那么,时间开销记录就是必须的。更何况,当你持续记录之后,内心会产生非常强的稳定感,会关联自己的过往和过去,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持续的安全感。
我不用各类手机App记录,因为,越是容易做到的事情、麻烦也越容易到来,更何况,我要记录的事件、任务详情,而不是某个时间点做了某个分类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是有了统计,也能让自己有一种掌控感,但是,这个满足感跟价值积累无关,不要也无所谓啊。
所以,我的方式是:用MarkEditor通过文本记录符合Markdown格式的文本,然后将文本直接上传至网站,并且把我的月周目标都传在网站上,就是为了可以有一个树状预览结构(要知道,快速打开每个月、周、日的列表,能够节省很多精力,用过就知道了)
5
生态思维是系统思维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能够了解系统思维,那本文基本上可以不用看了。
文章最后,我想把一个重要的经验告诉你:反思对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就说时间开销记录吧,很多人在遇到坑的时候,比如说软件不顺手、点了开始忘了结束、总是忘记记录、记得很粗糙、时间统计分析没有什么用……等等各种问题,最应该启动的就是自己的反思,那是最好的触发器。它激发了情绪,它一定是内心某一个错误信念的外部反馈。但是,很多人只是当它是个结果,不去追寻原因,很多人只是当它是让自己烦心的事情,随意投放解决方案。
就这样,整个生态都无法生长、进化出来,留下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眼馋他人、果上努力而已。无论什么样的生态、方法、结果等等,通过反思找到系统中最重要的,才是关键,找到了,系统就可以自生长了。切记切记: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和基石。
祝你的时间开销记录生态越长越好。
我的人设里,有个bug,就是心软。如果按照我的理性分析:一直固守认知维度的人,我是没有必要跟TA多聊一句的,因为,Ta会调用自己的框架、情绪、胡搅蛮缠的系统1来做出自以为是的自我保护。那么,我的每一秒投入都是浪费。但是,我总是干不过系统1的第一印象,一旦我觉得某一个人值得带一带,我就很想去帮着他发展出来更好的自己,甚至当我发现他是属于我说的不值得投资的人,我还是苦口婆心。
这就是人设的巨大漏洞。我要解决这个生态问题,必然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有什么好办法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