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是什么?
挑战杯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河工院挑战杯前情回顾
关于举办河南工学院2019年“挑战杯”大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动能;同时选拔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举办河南工学院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活 动 主 题
创新点燃梦想 创造铸就未来
组 织 机 构
1
设立校“挑战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李贵敏
副组长:刘莉莉 戚新波 张国臣
成 员:姚永刚 任泰安 李军辉朱松梅 孙 睿
李长胜 田 坤 翟德梅 段维峰 常文平
张新成 徐立新 杜志勇 王文剑 刘永涛
李跃红 普 昆 王玉萍 陈 超 董春华
赵可斌
2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赛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联络员:闵强,联系电话:3691079。
3
各系部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系(部)党总支副书记、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系(部)团总支负责人任成员。系部工作小组需指定赛事联络员一名,具体负责校系赛事工作沟通。联络员信息请于11月2日下班前发至邮箱:157175460@qq.com。
活 动 时 间
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
参 赛 对 象
凡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3—8人(论文及调查报告类项目可以个人名义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得申报。
活 动 内 容
1
申报项目类别
(1)科技制作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2)小发明创造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4)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5)其它能体现新思想、新思维的创新设计方案及制作的项目。
参赛作品需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
本次活动采用项目申报制,所申报项目以个人(论文或调查报告类)或项目小组为单位,经所在系部推荐,由校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予以审批立项。
3
各工科类系部(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控制系、材料工程系)推荐作品需以科技制作类和小发明创造类项目为主,依托各实验室、实验中心,认真组织本次活动,申报不少于5项作品;其他系部可以自然科学类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其它能体现新思想、新思维的创新设计方案及制作的项目为主,每系部申报不少于5项作品。
4
本次竞赛活动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个项目配备1—2名指导教师。
5
参赛项目要突出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
活 动 时 间 安 排
1
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11月初)
下发工作安排,各系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系部活动方案,积极动员和鼓励广大师生参赛。
2
制作、申报阶段(2018年11月上旬—12月21日)
各系部要积极组织师生进行组队、制作、申报参赛作品,按竞赛规定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评估筛选。各系部于12月21日前,向校团委递交项目申请书(附件1)及参赛作品。项目申请书需提交电子版(由各系部汇总后统一打包发送至157175460@qq.com)和纸质版,纸质版一式一份,A4纸双面打印(按照附件2汇总表的顺序排好后统一提交至图书馆A0819室)。所有材料逾期不再予以受理。
3
初评、立项阶段(2018年12月24日—12月28日)
(1)校团委于12月23日前,根据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校内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并制定评审细则;
(2)专家评审委员会于12月27日前根据评审细则对申报作品进行初评,初评结果12月28日前公布,确定各类共不超过20个项目进入立项环节。
4
终审阶段(2019年3月上旬)
(1)2019年1月1日至2月底,各立项项目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为终审做准备;
(2)3月上旬,校团委将择期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采取不公开答辩的形式对立项项目进行复评,最终评选校级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
5
展示阶段(2019年3月下旬)
届时校团委将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立项作品公开展示展览活动,展示宣传我校师生设计制作的作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同时,晋级省赛的项目应继续完善改进作品,力争代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奖 励 办 法
20项进入复审的项目,学校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立项费用,用于完善作品。终审将产生校级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前三个奖项总数不超过10个)及优秀指导教师若干(获特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的项目,按照教务处制定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工 作 要 求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该项赛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规范程序、精心组织,为参赛师生提供良好的支持保障,确保竞赛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2
不断创新,加强引导。各系部要积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把竞赛和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科学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3
跟踪培育,注重实效。各系部要加强对参赛学生及团队的跟踪调研和培育扶持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对重点项目除原有的指导教师外,另外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深化培育,注重成果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