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今天写的是第三篇文章,每一次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写自我认知,去剖析自己的优缺点。第二次是写我对于写作的定位。而今天是按照逻辑架构来写,完成自我定位。
我是谁?我是一名90后,在财务岗位工作了5年。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这5年里,我问过自己无数次,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答案,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大学是会计专业,出来也是找相关工作,除了这个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我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回忆起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他经常会写一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家都叫他作家。每当这时,我就能看到他得意的微笑。同时,我也展开了自己的幻想,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当一个作家,我要出一本书。后来,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想到这,我问自己:“难道我有一个作家梦?”
2018年,偶然认识了冯尘老师,知道了“两把刷子写作营”。并在2018年7月23日,我参加了“两把刷子三期写作营”。在对写作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有了敬畏之心,就越来越不敢写了。再加上本来输入的知识就不多,更是没有金句、素材的积累,所以后来干脆就放弃了写作,同时也产生了质疑,我对写作真的感兴趣?
为什么我会问自己是否对写作感兴趣?因为只有深感兴趣,才能坚持下去。2018年,我认识了一些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事业的人。比如李砍柴老师,他大学的时候本来是学工商管理的,后来却幸运的进了一个文学社团。再后来,就选择跨专业考了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之后,成为了一个财经记者,他不喜欢,一直想成为自由撰稿人,所以从新华社“越狱”,裸辞,想做自由撰稿人,没资源没能力,失败。然后去了新媒体,两年痛苦转型。成了一名合格的新媒体人。但依旧不喜欢。2018年4月再次越狱,这次终于成功了。创办了砍柴书院,带领一帮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新媒体写作,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李砍柴老师说:“我们首先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然后才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除了李砍柴老师,还有金杜老师,她也是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来干的。2019年1月26日,我通过冯尘老师的推荐,加入了呼啸成长会。2月16日,我参加了呼啸成长会的线下小聚会,第一次认识了金杜,故里小姐,她是知名财经媒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办公室和专车司机。但是她却告别了15年媒体生涯,跑去创办民宿,并且成功创办了“宛若故里”。她想在中国最美12个地方,建12间美宿,实现她的“他乡种故乡”情怀。她跟随内心真正的渴望,顺流而行,于2018年1月发起呼啸成长会,在她心中,呼啸成长会实际是“35岁再出发”的修炼场,于凛冽的时代,构建柔软而有力量的方法论,带领1000个闺蜜一起呼啸成长!
这两个人的实例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但前提是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目前正在探索,自己到底对什么事情感兴趣。迷茫时,我就认为现阶段是我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所以才会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干。
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就与先生探讨,先生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开始做了,慢慢了解,才会感兴趣的,感兴趣了之后,最终才会变成事业的。所以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来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砍柴老师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事业的,而金杜老师更是在自己情怀的驱使下,把自己的兴趣做成事业的。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兴趣,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到最好!
交谈后,豁然开朗。继而坚持在简书日更,可有的时候,我也会反思,觉得自己的文章大多是自嗨,拿不出手,想到这会有些伤心。这周在读了马克•李维《快书写、慢思考》,转变了对写作的看法。我不是在自嗨式写作,而是自由书写。因为自由写作时,不用考虑太多、不用顾及别人的看法,不用迎合他人的喜好。但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我又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写作上更进一步。现在的我,是在一个学习与积累的阶段,既要肯定自己的进步,又要去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继续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