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00,路过Kong港三巷十字口,即我此前文章里曾提到过居民区“最繁华”地段,这会儿车多人多、摆摊设点的也多,忽然看见一群人围在路口,隐约看到几位制服,走到近前,果然有一个越40左右的人半躺在地上,离他有2米远的地方有一辆黑色摩托车同样倒在那里,一辆面包车打着双闪停在离摩托车一米的路边,不远处还有一辆有明显标志的公务车,看这样子不用问也知道又是一出交通事故,这阵儿还是学生下学的时段,来往车辆和电动车摩托车只好从旁边窄窄的道上蹭着前行。
这条路平时有几个点儿总堵,特别是上下班时段,一是因为有关部门前不久在紧挨路边台阶上搭了一排彩钢房,租给个体商户经营各种蔬菜水果,还有什么“烤鸭、馄炖、烙饼、老豆腐油条各种店,晚下班高峰是最集中拥堵时段,二是因为这里管理缺位,有些车辆为图自己方便,随时停放,这个位于十字路口的位置拐角处经常有盲点。
我看到几位制服有人拿着笔本登记,有人仰着头看着挂在一根高杆上的摄像头,欲确定设备安装监控号位,来帮助场景再现客观判断责任吧,这时伤者仍然半躺在地上不住地呻吟,大约20分钟后来了一辆救护车把伤者拉走了,议论纷纷的吃瓜群众却还在原地发表着不同看法。
这场事故绝非偶然,以上我说到的各种隐患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有私下议论也有反映到相关部门的,也一直未果。试想:谁愿意让这些刚刚红火起来的摊点撤离?还是不让家长接送孩子?抑或让下班的员工们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烫手的山芋谁也唯恐避之不及,这些矛盾就是个无解的死结,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个体每年6万大洋租来的店铺,要掰着指头数每天的流水收入;租主的权管们仍在想办法,尽量不让一排8家的商铺哪怕一家空置半天,因为那每天的间接收益也不知与什么人有关;尽管如此也有两家从未租出,还有一家不到两个月就转让的。再说学上家长谁也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大冬天多走几步到处寻找自己家的车,这样就造成各占有利地形,哪还管他人方便与不便呢。
居民合理建议的声音太微弱,几乎引起不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围绕这条路(包括这个路口)的各种利益有隐有现,没有谁牵头郑重地向管理部门反映,尽管居委物业所在地都在一个大院里,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看不到作为。几千户居民常驻的小区居然没有业主委员会)除此以外还没有一家社区医院,老龄化严重的企业转管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是药店层出不穷地增加,由几年前的一个增加至4个,难怪大家呼声一片,进而怨声载道。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种无序状态要持续到那月那天,大家对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只能一声叹息,而且居民们很担心,这样的事情无预判,不定哪天发生在哪个人哪个家庭头上,一旦遇到对任何人和家庭都是一场灾难,我们也只能翘首期盼,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态,给各种压力下的人们一个安全愉快的生存环境,不要让大家每时每刻出门都惴惴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