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专栏·第23篇
马老师这篇我是真的想写很久了,这个选题从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后就一直排在我的心尖第一名。马吉拉老师是我永恒的偶像。
之所以一直没写,一是因为我面前的选题是在太多了,要先完成手头的工作,总觉得不能草草对付我的偶像。
二是因为总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契机去写(拖稿人Me常用借口之一),这次偶然听到我最爱的电台花了一期特意介绍了Martin Margiela,这才觉得不写不行了。
圈内写过马老师的不再少数,你现在去微信搜还能有十几篇。从穿搭君的角度来看,我的这篇会选取几个Martin Margiela的重要转折点,向各位真诚的介绍这位“永远缺席的艺术家”
本篇结合纪录片服用更佳
1
在说Martin Margiela之前,我倒是想先带大家认识一下他的几件“惊世骇俗”的作品,虽然你可能真不知道马老师长啥样,但你但凡是个时装迷,绝不可能没见过这几件作品
大部分设计师的调性或者说发展往往在他的第一场秀就能初见端倪,该锋芒毕露的可是一点儿都藏不住,第一场秀就能名声大振。
Martin Margiela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1989年巴黎一个废旧操场上举行的秀,到现在看来依然时髦过头
整场发布会没有座位安排,先到先得。电也是团队挨家挨户敲门求着才拉过来的,场地混乱至极,没有地板,倒像是个堆满垃圾的后院。
还有很多附近人家的小孩围坐在现场,穿梭在秀场中,热闹极了。现在来看,确实是有点“胡闹”。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你很难预计你会在这场秀的哪里被“吓了一跳”或者惊得说不出话。
在这场褒贬不一的秀中,诞生出了两个“石破天惊”的单品
Tabi鞋几乎能成为Martin Margiela这个品牌的代名词之一。分趾鞋起源于15世纪的日本,受到日本文化启发的马吉拉老师在第一场秀中便大胆启用这样的鞋履设计,Tabi鞋算的上是穿搭君近几年来最想收藏的单品之一了。
穿搭君还是非常羡慕能在现场看到这场秀的观众,尤其是那一群带来一日游的小孩。如果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幸来过这样一场秀,可能对时装的认知比起现在会有更多的角度。
当时秀场中有一位学生是真的被这场秀shock了,他曾以为时装不过是关于肤浅的光鲜亮丽的衣服之类,可是这场秀爆发出的惊人力量让他意识到服装还能从别的角度出发。
于是Raf Simons这个时装界罕见的直男坚定了自己的设计道路。你从Raf现在的设计中依然能看出些许Margiela的影子,都说时装圈几乎都直接或间接的被Margiela影响着。这么看来并不无道理。
整场秀结束后,媒体的评价并不积极,当时《世界报》的评论员认为这是对川久保玲小姐的鹦鹉学舌,媒体讨厌这些剪裁并不fancy,甚至看起来未完成的设计。
Suxy Menkes倒是持着相当积极的态度,她认为这场秀确实带来的一些东西,一些无法预估的前卫的有着深远影响的想法。
这场秀确确实实的树立了Margiela在业界不容小觑的地位。这位坚持低调坚持鲜少露面的设计师将自己的作品“大大方方”地推到了世人的面前。
2
都说我们马老师是解构主义的大师,其实当时“解构主义”不过是来自于看完秀的一位评论家之口,甚至都不是褒奖。却成为了马老师设计的一大印记。
Margiela也是相当担的起这个名号,他是一个十足的旧物爱好者。在1991年的春夏系列中,所有服装均来自于跳蚤市场淘来的衣服,经过分类,重新染色或者漂白,重新分解后并组合成完全不一样的事物。赋予了所有二手服装全新的生命。
很多礼服因为尺寸问题,被重新拆解制成背心
有人质疑这是对服装的一种不尊重,但是在马老师的世界里,服装是没有所谓“尊贵底下”之分的。
作为一个“服装无阶级”的拥护者,Margiela解释道,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破坏,是在用不同形态赋予服装新的生命。
穿搭君倒是脚的马老师的做法值得很多业界人士考虑考虑时装产业中的环保问题了,是不是除了每年焚烧大量卖不出去的货品外,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式了?(穿搭君每当听到焚烧都很心痛啊,想想你们心滴血的买的奢侈包包,不过是年末品牌清仓时随便烧烧的玩意儿)
马吉拉将“解构主义”这个符号贯穿使用在自己的设计中,呈现除了诸多大胆有趣且值得思考的作品。
最有趣的一次是可爱的马老师教大家怎么用8只袜子做出一件毛衣,真真是解剖服装再造大师了
而这件事的起因是马老师当时没有毛衣供应商,但他的系列中需要一件舒适的打底毛衣,于是他想出了这个办法。由此可见穷果然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哪
瞧把马老师逼得,这袜子都能做出毛衣了
不过穿搭君到现在也没搞明白怎么做,感兴趣的你不妨试试,如果做出来了请告诉穿搭君好吗
我并不喜欢单独用几个词语就定义一个人,更何况是一位优秀且勤勉的设计大师。这里单独说到了解构主义,只是为了帮助各位更好的理解他的设计风格之一,通过名词本身更好的认识这位大师的作品。
Anyway,Don not judge people by one or two words。
3
终于来到了Hermès Years(1997-2003),马老师和爱马仕的组合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有趣,这种结合并不亚于现在任何一种不可思议的跨界联名。
照理说,马老师这八竿子和爱马仕打不到一块的组合怎么就一起了呢?
90年代中期,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接二连三的崭露头角,很多欧洲品牌榜首都将设计大权交给了下一代的年轻人。
Gucci找上“骚操作可以短腿”的Tom Ford,Givency则寻上了设计怪才麦昆,而hermes则将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了马老师的设计天赋上,也迎来了六年的难忘爱马仕时刻。
据说当时爱马仕的大老板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神情紧张的问他会不会把kelly包劈成两半……你真当我们马老师是拆迁小能手啊,什么都拆哪!
媒体们纷纷猜测马老师势必要把解构主义带入爱马仕的灵魂里,这样看来大老板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嘛~
可是Margiela偏不,他变得收敛,转而设计出了一系列经典设计,高领毛衣,剪裁舒适的长裤,挺拔大衣……
用最奢华的面料展现舒适与经典,用他一贯低调的方式共享了他与爱马仕的价值观,用素雅的单一配色向媒体展现了让人出乎意料的爱马仕形象。
我们的女神张曼玉同志也有幸走过他的秀
Margiela在爱马仕担任女装创意总监的这六年来,我最爱的设计是这件,也是让我觉得很难被超越的经典设计之一了
Margiela无疑是为爱马仕注入了崭新的灵魂,将自己的环保“慢时尚”理念引入,他希望设计是经典的,舒适的,而不是被快速淘汰的。
Margiela无疑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Hermes Years。
4
马老师这个品牌从刚开始创立就和别人很不一样,他是铁了心的不希望别人知道这是Maison Martin Margiela。
MMM早期的服装上没有Logo,只是纯白色,四角缝上白线。目的是为了顾客摘掉,而现在已成为MMM的标志之一。
我大胆揣测一下,这里的用意也可能是希望顾客不要在意这是什么品牌,当你穿上这件衣服时,你应该是你自己。
白色是Maison Margiela的代表色,你可以从多个视频中看到,所有工作人员都穿着白色,代表着在MMM,每个人都是无差别的个体。
Maison Margiela被分为一条主线和十条支线,到现在穿搭君还经常背岔,这真算是考验服装编辑的基本功了
最具收藏价值的算是0号线,解构设计的高级定制。
MMM6是他的女装成衣线,在国内的一些高档商场里也能经常看到。
5
时装是关于Moments的,一个个“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无以伦比”的时刻共同构成了时装史。它们震动着共鸣着,谱写着一曲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门类历史的乐章。
而属于Martin Margiela的Fashion Moments无疑是在整个乐章中留下了惊艳的一笔。
这里没有高看或者过分仰望Martin Margiela半分,也没有竭力神化这位时装大师,仅仅阐述了一位热爱时装的设计师将自己置于时装后,将作品推于世人前的平凡举动。
最后穿搭君想点个题,为什么这期叫“缺席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因为他常年在公众的视线中“缺席”,现在你很难再听到他本人的消息;更是因为在一张设计师世纪大合照中(几乎是涵盖了那个年代所有响当当的设计师),唯独他缺席了,他的座位就这样空荡荡的放置在那里。(左下角那个空空的位置)
让穿搭君想起在一些武侠小说里,总有这样一句话,描绘的一些顶级武林高手,说是“人不在江湖,江湖上却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最后的最后,放上马老师为数不多的照片一张。
愿马老师能从一至终做自己,不负此生,不负热爱。
穿搭圣经是一个时装爱好者的写作自留地。更新时间不固定,靠灵感主要看心情。写作内容无定数,多穿搭,全靠现学现卖。如果你觉得我写的有点意思,那就够了。下一次见。写在文末
往期精彩回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