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上海上大学后就很少接触到一个家庭带给人的氛围感了,以前在老家时有去过一些同学的家里,留给我的印象都挺让我羡慕的。
我的老朋友老戴。曾有一次在她家留宿,我们两都在读高中,第二天都要去上学,她家离我的学校近些,又是骑电瓶车,早读七点半开始,想着早起一些时间不会那么赶,便定了个闹钟,六点半的。结果第二天她六点左右就细细簌簌轻手轻脚地起床了,我赖了一会床,起来推开门时听到的是她弟弟妹妹的晨读声,才知她们三个一般都五点多起床晨读,是她母亲规定的。知道这个后,我是深深觉得惭愧与敬佩的,因为她的母亲身为一个小县城工厂里的普通员工,对于自己孩子从小习惯的养成如此重视,她的母亲平时自己还会买一些历史书来看,之前还跟我说过读书挺好的,特别历史书之类的,以前以为不过是一个家庭妇女的娱乐消遣,现在看来倒是我肤浅了。其实孩子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教养。老戴作为家中的老大,对于家中的家务习以为常,在外人面前从不怯场,碰到熟人亲戚都会主动笑脸相迎打招呼,在人情世故上也很放得开。老二学习上进,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老三活泼机灵,是个不多见的又皮又憨厚诚恳的男孩子。
让我觉得羡慕的是,她的母亲,以身作则,为人结善缘,处事拎得清,对于长辈兄弟姐妹们以德报怨,平常的生活中勤俭节约,从不铺张,做事目标明确,自律自强……
这与我家松弛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家庭是有一种对于自身自律的约束的,勇于约束自己的人应该总不会太差吧。
家里的氛围——2018.12.28
晚上,因学校档案丢失的事,我打电话拜托家里人帮我拍张材料照片。
微信电话没打通,我转电话拨打,接到电话的是我弟弟,今天周五,因元旦调休明天他理当还在学校上学,问出口后才发觉自己陌生而生硬的关心显得很尴尬,弟弟告诉我是肠道出了点小毛病,已解决,匆忙转移话题让弟弟帮我拍材料的照片。弟弟询问母亲户口本的事,母亲似乎显得有些耐烦,毕竟之前因为材料盖错章的事让他们重跑了一趟,父亲听闻后声音从电话那头远处传来,问我干什么用的,我简单回复后便再次沉默了。弟弟跑到楼上帮我拍照,调光三次后终于得到满意的结果,发给我后我道了谢,弟弟也客气地回复,思寻我该怎样结束对话,最终只打出了,好好养肠道这样尴尬的结语。
不知道该怎么说,还是觉得触动挺大的,之前朋友劝我多与家里通电话,打了几次后母亲表现的状态让我以为她不想跟我聊天,几次童话尴尬地不了了之后我们便不再怎么联系了,也许母亲也是觉得我烦了她吧,说不清,总之,相处的还是挺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