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微妙的敌意。
两件事情。一是有一次手指擦破了在路上找药店,根据导航误打误撞进了一家主要卖保健品的商店,以为有卖药的柜台结果其实只是保健品中间掺和了几盒感冒药,店员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结果我问哪里有药店的时候,一副上下打量+鄙夷的表情,有种用鼻孔对着来问路的人的傲慢感,千辛万苦从牙缝里挤出药店名字的两个字,感觉已经是很大赏赐了,多一句话都不肯说,仿佛如果告诉你药店在哪个方向就会夺走她的阳寿一般。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穿越回了七十年代末买东西凭票的国营商店,问题是看她们的岁数那时候应该刚出生才对,怎么就能带着这股气息穿越到21世纪,说起来也算是个奇迹了。
第二件事是排队买奶茶的时候,人群站得比较分散,也看不出来有没有队,于是我就问前面的一对情侣你们买完了吗?是在排队吗?马上得到女方一个敌意的瞪视,仿佛全天下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们在排队一样。总之店里又不是没有自助下单的二维码,我扫了一下,好像单还下在他们前面。
总之就是感觉有话没有办法好好说,对陌生人全都是有罪推定原则。感觉在深圳街头经常能收获陌生人的善意,很少有这种无差别贬损别人的状况。少见的一些例外大概是莆田系医院的医生们,对病人连损带鄙视的,今时今日不太行的那种服务态度。
对陌生人的态度可见整体素质,如果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普遍状况是动不动就表现出敌意,那大概他们自己从小也没少在陌生人语境中被这样对待,“将他人体会为迫害者或潜在的迫害者”,内心中也是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吧。
此外还有,某次 从酒店推开玻璃门出来的时候,因为怕门会反弹撞到娃,就一直伸手推着门,而迎面往里走的一个女生,就算我的胳膊已经横在她脖子上了都没有一点要自己扶一下门的意思,本来这个进出门就是大家相互配合的事情,有人挡住门不会撞小孩了我自然会松手,否则当然是看着孩子走出去才会松,但是感觉那种场合下对方的脑子就是木的,毫无任何观察环境并做出反馈的意识,像是个装了发条只会走直线的木偶。
下地铁的时候迎面上来三个人横成一列,我用手挡着也没办法阻止他们先上后下,问题是下车的人不下,他们也并没有空间能够顺畅上来,这才3个人,就足以把一扇地铁门挡个严实,遇到那种门口一大群人的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处理,总之就是和一群愣头青打交道的感觉。
以前我也写过一篇关于和路人肢体接触的推送,感觉此地没有身体觉知的人更多,侵犯他人身体近空间的人也更多,见识了民众的麻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