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突然的去翻阅一本书,尤其是大作家的书。
我也不喜欢去看一些没有名气的书,畅销书就更不用说了。
这种感触我经历过,所以我害怕。
一本经典的小说,总是很容易的将人带进去,带进某个人物中,以及某个人物的内心,或是故事里。
不论是哪一种,这都意味着它们正在试图改变我,影响我,甚至是让我产生某种偏见,或是带给我某种启示。
我害怕这种被故事带来的启示,更像是毫无根的浮萍,看见它,却不知道根在哪,好像哪里都是根,又不确定到底哪一个才是它的根。
通常,这也给我一种掌握真理的虚荣心。
我讨厌这种突然的收获,以及凭借着某个虚构或非虚构的故事带来的虚荣心。
至于,那些所谓的畅销书,或是不怎么出名的故事。
我也不愿意踏入它们的世界,这让我感觉到悲伤,常常遇见它们而不是真正的它们。
它们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声音,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的是什么。这让我感觉到悲伤。
而更让我恐惧的是这些故事的背后的谎言,它往往不是再说故事了,而是在讲述某种命运。
一个故事,一个命运,长久的悲伤。
如果说这些是增益我们生命的厚度和见识,我倒是宁愿不要。
我倒是更情愿自己去寻找,去生活中寻找,去感受这现实的真切。
透过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文学的作品去看待这个世界,终究不是我所擅长的。
或者说,从某一时刻起,我已经习惯的将作者,将书,进行了理性的分裂。
这本身就是对故事的破坏,我已经丧失了欣赏它们美好的资格了。
因为,从某一刻起,我会想到,我也是作者,我会想到,这个故事大致是想说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而美好,应该更纯粹的,更简单的。
所以,我害怕翻开每一本小说,故事书,乃至我甚至读不了书了。
这大概就是追求真实必须要面对的吧,保留个人偏见,排斥外在观点,通过洞察进行判断,而非别人的眼睛,别人的作品。
尽管,得承认他们都很优秀,不,我说的是他们的作品。
可我却无法享受它们了,并深深的为之恐惧着。
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珍惜什么,所以,我拒绝了。
一个人知道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容忍任何一种生活。
这种容忍,并不是说接受,排斥,或是恐惧,而是拒绝。
当然,说拒绝任何一种生活也不对,因为,本身我就并非活在最想要的生活中。
不过,大致上我是知道的,大致上我还有选择的余地。
所以,我很大程度上拒绝了别人的建议,别人的作品,我想自己试试,以自己的方式去过生活。
我并不认为书能够增益我们什么,如果本身不属于我们的,我们也不过是保留着自己的看法,认同或拒绝罢了。
也许是,还保留着某种小聪明的缘故。
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按照书里的观点生活着,更多的不过是被其影响着,或盲目的,迷失其中。
所以,很多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有人说,读书无用论。
说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选择罢了。
这一刻,我只想到自己。
下一刻,我却想到可能我需要找到一个更贴切的表达,更隐秘的方式,或更直白的方式,我就又翻开书了。
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定,更多的时候不过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罢了。
接受,并不意味着面对,拒绝,也不代表着逃避。
认真思考过,认真的活过,对自己就有个交代了。
判断,选择,这些不过是相对于某一时刻的自己更在乎的是什么,所以选择了什么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