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中国的日常支出相比,美国的生活费用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级分化:物价基本上都非常便宜,以至于我的同事每次来美国出差,都恨不得把接下来几年穿的用得都搬回去。可是只要一涉及到人工,便贵得让人乍舌。
我经常给别人举的例子,是关于机票的订票费。到美国后的第二个月,家人应邀去新墨西哥州开会。我一听这个地方不错,便让帮他订机票的人随便帮我一起出了张票。结果账单上赫然出现了每人50美元的订票费。于是我决定:以后全都自己在航空公司官网订票,再也不通过第三方了。
过了一个月又要出门,吸取了经验教训的我毫不犹豫地上航空公司官网订票,据考证这是免付订票费的唯一方式。在查票、比价、填写个人信息、输入支付方式并按下确认按钮之后,页面没有正常跳转,于是打了个电话给航空公司确认究竟买上了没。对方说我填的所有信息都在,但信用卡支付没成功,建议我换张卡。于是我在电话里提供了另一张卡的信息,便顺利出票了。然后,账单显示每张票收了25美元订票费——按照航空公司的逻辑:机票最终是通过电话购票的方式售出的,这中间确实有员工提供服务,所以手续费照收。
最匪夷所思的,是钢琴的搬运费。起先我打算租一台二手钢琴,朋友事先已经提醒过我:运费会比租金贵。结果以十个月为租期算下来,运费跟租金正好相等,觉得还可以接受。可是当听说我们家住在二楼之后,运费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立马涨了50%。
还有修车的费用也很离谱,光人工费就是按每小时90美元计算的。曾在车行打过工的熟人笑称:这算的可不是净工作时间,人家把师傅在修车过程中抽烟、聊天、上洗手间等等的时间全都统计进去了。
以这样的人工费为背景,便可以理解在美国为什么很少家庭会请保姆甚至是小时工。通常清洁工人每周上门一次的费用都会超过一百美元,想想每个月光从这件事上省下来的钱,都够买一张来回纽约的机票,便有了自己动手的动力——同样一笔钱花在哪里最心安理得,这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记得在美剧《Sex and the City》中,400美元一双的鞋子,Carrie都能给自己买近百双,但当她听说闺蜜Miranda请了个女佣打扫房间,便觉得对方真是奢侈。
美国社会学家Arlie RussellHochschild曾写过一本书叫《TheOutsourced Self》(《外包的自我》),描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把家务都外包出去的生活。可是像我这样从中国来美国生活的人,大部分却恰恰相反。在过上了自己打扫屋子、自己烫衣服、自己做饭、自己当修理工、甚至自己亲手帮家人剪头发的日子之后,遥想若干年前在国内请住家保姆的同时还请钟点工的生活,觉得恍如隔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