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1
1984年,18岁的易东东跟随家人从湖南到广州麻洋街生活,他在这里结识了几位年纪相仿的小伙伴,麻洋街的六个家庭的故事也徐徐展开。
《亲爱的麻洋街》是一部颇有年代感的影视剧,剧中随处可见怀旧的老物件,邻里乡亲之间淳朴的感情让人向往。
那是有爱的地方,那是朴实的时代。麻洋街里的人擅长分享,谁家做好吃的了都要送给其他街坊尝一尝,哪家夫妻吵架了其他人都会去劝和,孩子们的学习资料也不吝啬于传阅……
但在这样和谐的麻洋街里,仍然逃不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怪圈,有事业不顺的,有孩子不让家长省心的,有夫妻吵架丈夫离家出走的……
02
其中,马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母亲对女儿的“控制”,以及女儿的“叛逆”。
马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马晓晓成绩优秀,是年级第一名;小女儿马达达贪玩,对学习没什么天赋,于是母亲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了马晓晓身上。
马晓晓报了理科,母亲给她改了文科,说女孩子学文科将来好就业;马晓晓想考北京大学,母亲又要她留在广东,不要离家太远。
母亲更是直接把压力施加在马晓晓身上,对她表示“不仅我们要指着你,达达以后也要指着你”,马晓晓才上高三就要承受未来“赡养父母,抚养妹妹”的责任,实在是糟心。
03
很多人说马母自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从不站在女儿的角度想问题,根本不在乎女儿的想法和心情,既没有母亲的慈爱,也没有亲人间的同理心。
而且,饰演马母的演员陈瑾老师,曾在《都挺好》中饰演苏明玉的妈妈赵美兰,赵美兰不让苏明玉考清华,现在又不让马晓晓考北大,这样的母亲可以说是女儿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了。
从本质上来讲,马母和苏母都是强势的母亲,但两人的理念却完全不同。
苏母是重男轻女,再加上种种原因对女儿有怨气,所以牺牲掉了女儿苏明玉的学业;而马母则是对女儿期望过高,迫切希望马晓晓能顺从自己,按照她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少走人生的弯路。
《亲爱的麻洋街》里面不让女儿考北大的马母,真的是自私吗?我看未必。
04
在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下,广东是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论经济发展和前景,在当时的马母看来,北京未必就比广州更好。
广东省内的名校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师资力量雄厚;在交通和通讯并不算便利的年代,马母想把女儿留在身边,也并非是无理取闹。
马母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过拔尖的亏,不想让女儿再走她的老路。
不让马晓晓考北大的马母,并非自私,更多是在于她本身缺乏叫女儿出去见世面的意识,她所接纳的社会观念里,还没有尊重子女意愿的想法,跟“小混混”交朋友更是堕落的象征,马母给女儿安排的道路,不够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现实中我们也常常对父母有这样的误解,在思想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会误以为他们是自私。比如父母叫孩子早早辍学去打工挣钱的,父母催婚渴望传宗接代的,甚至还有重男轻女忽视女儿的……
我们不可否认,有的父母确实是自私的,但更多父母与孩子的分歧,不是来源于自私,而是来源于他们自身见识的不足。
没读过书的父母,不知道读书有何用,还不如叫孩子早早挣钱更实在;越落后的地方,人们越执着于生儿子;眼界不够开阔的父母,认为子女晚婚就是另类。
这种父母不是自私,而是他们本身的思想,就局限于此。人生经验浅薄,却要子女按照他们的指示生活,这看起来是孩子们的悲哀,其实追赶不上时代的父母,同样可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