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元史演义》有感

读《元史演义》有感

作者: 书冰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06:40 被阅读0次

相比较于其它朝代历史,元史遗留资料其实是最少的。正如作者所述,这与蒙古人不重视史实记录有关,但蔡东藩老先生仍穷尽精力搜得尽可能详实的资料,编成一本算是比较接近还原史实的《元史演义》,以飨读者观众。

我初读之,便从书中看到了一个腐朽没落,外强中干,行将就木却又色厉内荏的王朝,帝国已日薄西山,早已失去了当初开疆拓土时的积极进取与意气风发。拥有中原江山后更是患上了富贵病,几次与蒙古人产生边境纠纷都被打败击退。别猜想,这说的不是南宋,而是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朝。

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金国统治阶级贪图享乐,对蒙古人各部落实行分而治之,一部分拉拢给官封爵有实利,另一部分残杀瓦解肆意屠杀,防止其势力做大后威胁自己。铁木真爷爷辈俺巴该,被金人钉住木驴背上,令他辗转惨毙。这是金国开启灭亡之路的导火索。

俺巴该曾令从人告金主说:“你不能以武力获我,徒借他人手下置我死地,又用这般惨刑,我死,我的子侄很多,必来复仇。”自此后蒙古人会议复仇,立也速该为部落汗。此后与金人常有争战,也速该即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之父。

金人立国初,不可谓不强大。军队同样强悍无比,骑兵铁浮屠横行天下,打得北宋溃不成军。立国百年后,几次关键性的大战都连连失利,所有的精锐在战争中尽皆覆灭。或许有人说是金朝气数已尽,其实也少不了人和这一因素,在蒙古军入侵过程中,有许多金国文臣武将投降,或是畏惧潜逃。这样的现象已暴露出王朝没落的征兆,人心不和一盘散沙,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之所以写开篇金国之事多,是因为金朝世代欺侮蒙古人,终于激起了蒙古高原上各部落血腥反抗,铁木真的横空出世,恰逢其时。他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加上他以诚待人且会用善用人才,在蒙古各部落争战中,他迅速积蓄力量做大又做强了,团结各部落后他自称成吉思汗,从此统一蒙古各部。

铁木真以反金为名,把各部落凝聚一起,出兵与金朝打战。野狐岭大胜后,又挥兵攻下金朝中都,随后步步紧逼,攻占了辽东大部地区。至此,金朝已被蒙古人占据不少城池,而金国军队战斗力低,实力虚弱的情况被蒙古人摸透了。之后蒙军也几次出兵攻击,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金国毕竟家大业大,一时半会儿蒙古人还是灭不了它的。

于是成吉思汗掉转枪头,竟然率军西征。他把花剌子模国给灭了,之后又一路西进灭大小国几十个。这一西征,可把蒙军勇猛善战之威名传遍西域及欧洲,蒙军被称为“上帝之鞭”。回军后,成吉思汉找了个理由,次年元宵后出兵又把西夏给灭了。读至此,我也不禁深思,一个之前老是被金朝吊着打的民族,为何在短短几十年内暴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取得如此大的武功?

然而,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三子窝阔台继位,接着又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拔都西征钦察。此次西征,蒙军几乎踏灭欧洲,俄罗斯全境被蒙兵侵入。在中国古代王朝,如此赫赫武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说了这许多,我仍思其缘由,从书中诸多战例也可约略总结出几点,但作者总结更为全面到位,其原因有下:

(一):蒙古人自幼临狩猎,习骑射,所以骑兵尤精;此等骑兵,每人有乘马三四头,可彼此互代,终日驰骋。

(二):骑兵远行,遇紧急军事,只用马奶及干酪为食;或刺马出血,吞食充饥,可支十日,所以进行甚速。

(三):编定军队,以十递进,每十人为一队,队长叫做十户;十户以上有百户,统十户百人;百户以上有千户,统百户千人;千户以上有万户,万户直隶大汗。此等大小部长,对他部下,各有无限权力,部下无论何事,统须禀命后行,一经驱遗,不得还诿,否则无论贵贱,必加刑罚。

(四):蒙古兵虽经出阵,仍须纳税,必令他妻儿守家,岁完税额,因之频年兴兵,军饷仍不缺乏。

以上四项,算是总结出蒙古百战百胜的原因及制度所在。此外,成吉思汗武有四杰: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也称四良将智勇过人,骁勇善战,为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其后另有十功臣等,开疆拓土,转战各地。文有耶律楚材,皆任用得当,成吉思汗本人是个在战争中成长的伟大军事家,读他排兵布阵,组织战斗无不显出他高超的战斗素养。如此条件下,蒙古人又个个争先,遇有战事巴不得马上冲前,想不开疆拓地都难。

细读成吉思汗逝后战事,他的子孙辈将帅用兵亦沿袭其制。二次西征中临阵对敌,如速不台,避敌锋芒佯装不敌,预先埋伏精锐骑兵、步兵。引诱敌精锐脱离原战场后,再伏兵突袭,勇猛冲杀,打到胶着激烈时蒙古铁骑又冲来一气扫荡,炮兵部队也趁机打出炮石。如此多兵种合作,再精锐的欧洲步骑兵也被覆灭了。这是典型的蒙军战役战术,多次用诱敌之计歼灭敌军,且屡试不爽。

读元史的感想,此文只论其用兵打仗。我向来喜欢钻研些军事案例,读史不算少,历史上如蒙军这样的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无数的情形,少之又少。取得如此战绩,当然必有强大武力支撑。其实,这也与蒙古人对技术的重视有关,蒙军是惨无人道,残暴不仁,每攻下一城,几乎没有不屠城的。但是,每次屠城,他们都会留下各类工匠,工匠除了服务其经济用途外,大部为蒙古军队服务,他们用其技术改进火炮和其它攻城器械,使得蒙古军队战斗力增强。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当时蒙古人的精神。无论西征欧洲战斗中,还是灭金亡宋战争中,蒙古战士都有种锲而不舍的韧性,他们一击不成,辄另想它法,改善战术。抑或是使出百般诡计,如诱敌,佯装败退,杀回马枪,择地埋伏,骗降后再突袭等等计谋。最终结果总是要攻陷你的城池才罢手,然而城陷日也是屠城日,实在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哀。

历史每日读,从中感受到千百年前风云人物的精彩与经历。许多的史实,无不闪现着先贤名将的智慧光彩,有以身许国的,有忠君赴死的,有为民请命的。然而,历史上更多的是庸庸碌碌,见风使舵之辈,每当帝国王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更多的人是随大流,降敌通敌者大有人在,或许可以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写至此,心中仍有百般想法,只恨文笔拙劣不能描写出心里千万思绪。以史为鉴,我想历史的书写者,他的目的,仍然是崇善贬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正如蔡氏演义,书中自评自批,每每都体现出他强烈的个人是非善恶观点,这些观点在我读来,无不感受到一颗为国为民,亦忧国忧民的士大夫赤诚的爱国之心!

我辈愚钝,只能在故纸堆寻找前人思想,即便如此也只窥得一二,后仍须持谨,以一颗虔诚之心,来面对我们曾经的历史,无论辉煌也好,还是屈辱也罢,毕竟是历史,而历史是用来学习与反思的。

相关文章

  • 读《元史演义》有感

    相比较于其它朝代历史,元史遗留资料其实是最少的。正如作者所述,这与蒙古人不重视史实记录有关,但蔡东藩老先生仍穷尽精...

  • 读《元史演义》有感

    自3月末到5月末,整个人心情郁闷,也跟着荒诞不经。原因是读《元史通俗演义》,书中所写的史实,正是一些荒诞不合常理的...

  • 读《封神演义》有感

    小时候看封神榜的时候,我觉得哪吒非常的厉害,刚一出世就带着师傅太乙真人顶厉害的两件法宝:乾坤圈和混元绫。小小年纪就...

  • 读《封神演义》有感

    《封神演义》是明代许仲琳写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的是武王东征伐纣,东征过程中阐教和截教大战,然后对封神榜上有名字的人...

  • 读《封神演义》有感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许仲琳,他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小说以商灭周兴为背景,以武王伐...

  • 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

  • 2019-05-25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这...

  • 赤胆忠心的关羽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中,讲述了三国时期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我佩服...

  • 读《隋唐演义》有感

    寒假我读了《隋唐演义》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 这本书首先讲了瓦岗寨众英雄好汉同...

  • 品关二爷……有感 !

    本人爱好广范,同时更是个三国迷,从小就受家父影响 ! 读演义有感,品关二爷 ! 有感 ! 写上一笔……! 二爷一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元史演义》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ke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