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青春
半夜的自我剖析

半夜的自我剖析

作者: 不如无言1997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13:15 被阅读0次

    最近与人谈话,特别是纯谈,总觉得腹中看似有物实则空虚,来来去去就知道重复那么一套陈词滥调的玩意。说着说着自己先烦了。回想起来,发现好久没有看新书了,于是买些杂七杂八的书来看,看了几本反而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了,好像到处可以下笔,无从抉择,说来有意思的很。

    写文章的时候,倘若举出一个事情来分析,倒是方便得很。只需依附这个事件搭出框架,就像是建筑物上的手脚架一样。框架成型,对事件的分析自然水到渠成。同一个事件,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切入,用各种理论来分析,这本身就极有趣味的。可我觉得分析有趣,但听的人未必这么觉得,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觉得我跳跃太快无法跟上,有的时候还会由于某些观念的不同和我吵一架

    某次,我的一位(睿智的)高中女同学在听完我哔哩哔哩的演讲之后特淡定的跟我说,小x啊你别这么傻,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社会上的人是不会这么和你讲的,你还不够成熟啊等等。简单地说,我遇到了一次观念冲突。我的反应是内心瞬间炸毛,感觉自己被挑衅被轻视了。

    当时炸完毛第一个念头是把自己从参与者身份中抽离,以旁观者身份来看问题;第二个念头是尝试共情分析她的行为动机;第三个念头是分析自己的念头,试图从认同感的荒谬性来证明炸毛毫无意义。

    不知为何,本来驾轻就熟的事情这时候却做不到,我还是很火大,和她吵了起来,开始争论某些基本定义,以至于上升到人身攻击。情况相当严重,严重到我都急哭了——可能是高中三年来唯一一次由于和人聊天而哭泣。

    后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或许过于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乃至改变世界走向。案例分析看的太多,各式各样的幸存者偏差镌刻在脑海中,稍有苗头就开始报警。

    再深一层分析,如果是那些不关心的人,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些冗余的符号,奥卡姆的剃刀一刮,就把他们清除出我的模型。很关心很在乎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无法淡定:恐惧攫住我的心按进冰冷的海水里;宿命感啮噬骨髓;昆古尼尔离开奥丁的手……嗯,传说中道德绑架的最好借口:为你好,完美掩盖了内心对于无法控制的不安感这一深层原因。

    至此我发现了比较浅层的原因:自己害怕失去重要的人,或者那些重要的人离开与堕落,也就是广义的失去。

    我看人很准,建立关系时我就明白,哪些人可以交心,哪些人可有可无不如远离。可交心的人我总是很慎重的对待,每一个都很珍惜,无可代替独一无二,像个收藏家对待他的珍藏那样。

    慎重又不等价于谨慎,反而在基本尊重前提下,越亲近便越随性些。若论心细周到,只要愿意费些心思便可滴水不漏,但又不愿刻意讨好刻意伪装,觉得那样太没劲太无趣太矫情;可有时又高估了目前的交心程度,过于坦诚以致伤害人。

    插一句,自那一次争吵后,我对人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从此不再试图“纠正”任何人的三观。自己也说不清是懒惰了受伤了还是明白底线了。不过如果真的有改变的可能,我倒是很愿意这么做的。

    基于以上原因,在那些被划为交心以外的人看来,大部分时间我冷淡有礼而疏离——或者不礼貌粗鲁以自我中心——取决于当时我的耐心程度,小部分时时间像个自言自语的神经病。

    而对那些交心层次的人而言,毫不自夸的说,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并在需要时可以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对于大部分同学,我更倾向采取“一路顺风走好不送”的态度。我并不相信缘份所致我就非得得和每个人都好好相处,对我而言那只是个概率问题。比如初中毕业时,我宁可一个人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吹冷风,而不是开那个“无聊庸俗煽情”的毕业班会。

    害怕失去的原因则是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对于这一成因暂时按下不表。

    更加深入的剖析下去,与外界联系淡薄说明人格比较独立,不过由于完美主义的精神洁癖有时还是会自卑,自卑是由于不安全感;由不安全感驱使而希望得到些有用的负面评价用于改进自身但几乎都是好评,和我看自己全是漏洞完全不同。可能还是由观察者本身与我的关系好让我认为有失偏颇,以及我自身的心态先入为主认为自己应该有问题所致,总之对自己好评如潮很失望,感觉像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

    在自己看来:还不够自律;会把时间投入到高快感短回报期但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事情中;难以抑制对某些功课的厌恶并让它真实的反馈在了成绩单上;那些自以为擅长的功课却由于各种原因也不尽如人意;对高考失利的巨大落差还是在意,不过已经不是很影响了;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职业规划,还很迷茫,又不愿意同流合污无所事事;还会在意那些无聊社交软件的动态,这让我焦虑并分散了注意力;父母的期望以及一些不恰当的关心方式,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总是在干扰我,让我分心、烦躁、不安。

    光看上面这一段你肯定觉得我的确是个很糟的人,并在推卸责任,我承认是有一点,但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这只是你从小受到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育遗留的思维惯性在作怪。我们必须承认那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力,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它而不是混吃等死——光从自身找原因很容易演变成自卑然后麻木。

    找自己的原因的本意是让我们从最容易改变的部分开始着手,但是自己未必是最容易改变的部分,也未必是最有效的部分,投入产出比有时候相当糟糕,不如借助环境来影响有效果。

    总之,由于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在有意识的前提下,我依旧习惯专注于那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并觉得其他人看到的那些优点都无关紧要。客观上这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动机,但以焦虑作为动机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进而破罐子破摔。

    具体表现就是下意识淡化客观存在的优点,否定为了培养这些优点做出的努力,并认为每个人都能理所当然的超越这种程度的自己,进一步否定自我价值,然后产生恐慌,我相信你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你可以直接抛弃价值这个定义;或者认为价值恒定,不因为外界而改变。但最重要的是,停止用扭曲的思维对自己进行迫害,反驳内心那些不恰当的批评与讽刺,把自己的自尊当做一个真正值得尊重的大人物来对待,这将有所帮助,如果能写在纸上就更好了。

    最艰难的时刻,就是你不甘于平庸但还尚未超越他人的时候。看自己一无是处身无长物,看身边要么是学习当饭吃的学神,要么是每天上课睡觉下课尿尿的学渣,反正都比你开心。眼睁睁看着自己无力挣扎,空有鸿鹄凌云志,难生淡然喜乐心。

    经过对上一个学期的失败经验的深刻反思,我提出了几个对策,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比如把手机放在寝室里然后去图书馆学习,比如把各种动态都屏蔽,比如设置测验来给自己反馈,比如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比如运用那些心理知识来应对父母,比如寻找自己的定位。

    之前的十八年里,我们总是在被动的应付任务,环境有序,一成不变,条条框框已经限定死了我们的活动范围,像是养殖场里的肉猪,只要管好吃就足够,剩下的就是等着上称挨一刀。

    这导致我们缺乏决定任务的意识,老师布置下来,照做就万事大吉。可在大学里这远远不够,我们从“肉猪”变成了“老虎”虽然有了一块领地,而且吃还是要吃的,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吃,吃什么,吃的饱不饱,有多少路程耗费多少精力,都得自己决定。

    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之前无法想象的选择空间,就像火车脱轨掉海里了,于是迷茫了放纵了。就业压力存在,但似乎还太过缥缈,于是我们是眼睛就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比如恋爱啊穿衣服啊打游戏啊这些显眼的,快速实现的,回报期短的目标上,被迷惑的忘记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那些长线的目标会被下意识忽略,或者有意识忽略——因为你已经习惯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且不想改变。

    责任总是意味着负担,没有人喜欢负担,大家都喜欢一推二五六拍拍屁股潇洒走人最好再骂一句滴滴滴关我滴事。然而这样的态度只会让我们变成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每天就知道买买买、氪金和女朋友,而不是想象中一人一马仗剑天涯的大侠。

    写到这里,我也无所谓你们看不看,看懂看不懂,会不会嘲讽我没有主题——因为我本来就没设计什么主题,看不出来很正常;我也知道大部分人看完之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或者闲来无事在评论里喷喷口水酸一酸,对此我表示理解与宽容,反正写点什么给自己看看,梳理一下心绪,就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倘若这篇瞎扯淡对你有哪怕那么一丁点启发,对此意外之喜,我深感荣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夜的自我剖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m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