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莫莉,让我有幸遇到依慧老师的女性成长疗愈课。
大概三四年前读到张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有些是懂非懂,还是被她说的穿越保护层、脆弱层找到真爱层所吸引。
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保护层其实是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的。比如恐惧,它是人类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反应模式,当面对危险的时候,大脑会迅速做出战逃反应,身体会血流加快,调动全部的能量来应对。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恶劣的生存环境,无处不在的意外,随时都在威胁着人的生命,正是有了恐惧的提醒我们才会小心谨慎,得以生存
其实恐惧,焦虑都没有错,过度的反应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果一个人整天都处在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中,就会过度防御,形成保护层,也让我们体验不到当下的美好。
那么,恐惧的种子是如何种下的呢!当我们还是幼童时,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自然的想去探索。而父母却总担心我们摔了,碰了,受伤了,为了我们的安全,这儿不让去,那也不准摸。
父母自身的安全感不足,对外界和未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就会很自然的把这些感受传递给我们。
一个朋友的小孩特别害怕乞丐,在街上看到都会吓得惊慌失措,避之不及。在我看来乞丐最多是有点脏,有什么好怕的。一次和她家里人出门,看到她家婆婆对乞丐的反应我才明白,原来孩子只是复制了大人的反应模式。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如做好孩子的榜样,需要我们对自我保持一份觉察,当情绪来了的时候去看到它,看看我们的恐惧和担心来自哪里。把基因中自带的和父母习惯用的信念和反应模式还给他们,感谢情绪对我们的保护和提醒,不是情绪不好,只是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它的保护。
穿越了保护层,来到我们的脆弱层,这里有我们的渴望和需求,有不被我们接纳的自我。
没有被无条件爱过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爱,希望被肯定,被接纳,被认可。小时候向父母要,长大了向伴侣,朋友,同事要。在关系中没有安全感,希望别人来满足自己。
学习心理学才去看到自己的这些模式,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作,其实都是求而不得的痛苦,因为没有总想索取,害怕失去,所以才会去控制。
我们不能像外索取,也不可能回到小时候去问父母要,唯一的方法就是去自我满足,爱自己。当你学会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如果你不爱自己,就算全世界来爱你,你也感受不到。
不接纳自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身体上嫌自己太矮,太胖,太丑,太笨……不允许自己有愤怒,怨恨等等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活在规则和应该中,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打击。习惯用头脑去说服自己,忽略内心和身体的感受。
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独特性,爱每一个状态下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正是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有痛有乐才够成我们生命的完整性。
人生没有好坏,情绪没有对错,生命就是一场体验,经历每一个当下。
愿我们都能穿越恐惧,让生命活在爱里,我们就是爱的本身,我们就是爱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