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诗词解读】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书童阅读】
落日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落日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响。人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似乎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桑园晚归的美景。
千年不变之旋律,承载着千年不变之农间田园风情,同时也演绎着千年不变悲欢离合之故事。也更为我们继承和发扬着千年不变之风俗文化,这才使得我们时隔三千多年,依旧毫无违和的感受着那时的风土人情。
他们是美丽的,他们是休闲的,他们更是无忧无虑的。这样的画面从侧面为我们阐述了当时社会的一片祥和,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读到这里,使得我不仅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安居与和谐,气氛明快、欢乐,而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沉郁、不得志,虽貌似但却神异。
姑娘的欢喜、轻松随着诗词的传播世人皆知,而陶公的忧郁不得志却恐怕只有他自己一人知晓罢了。诗中的姑娘是万幸的,万幸的是她的欢乐悠闲自始至终为世人羡慕,而陶公却只能一人独品忧郁,最终只能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唯一庆幸的是百年之后为世人所理解,可惜他却早已看不到了。
透着诗词,望着美丽动人勤劳善良的姑娘,想象着那时那刻夕阳即下,晚霞相伴,姑娘们悠长的身影在晚霞的映照之下映照在狭长的阡陌之上。人与影的和谐相处,气氛与环境的恰当融合不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虽只是简单的劳作归来,但却是美轮美奂的泼墨画面。
时隔千年之后的现在,这样的画面再难相见,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承载着大量原生态风俗文化的农村以及承载着这种文化的人,伴随着分流住进钢铁混凝土的森林之中后也渐渐消失,难觅踪迹。
我们的生活虽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有约,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原生住民离开了,他们的离开不仅带走了千年传承的文化风俗,更带走了承载和传承这种文化的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