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9d9916533dc5556b.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欢迎你来到我的读写世界。
今天梳理了一下近期听书感想精华,打包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
1
# 战略的悖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最好的战略,或许就是没有战略。
工作好几年,经历过、见识过很多战略规划的写作,发现多数情况下,确实如这本书所说,存在战略的悖论。
既要竞争中合作,又要合作中竞争,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抓实,既要方向坚定,又要灵活调整…
这可真是难倒了写作团队。
听了书中的解读,明白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和解决战略悖论的问题。
要么转换视角,要么二维拆解,要么升级整合,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战略困局中,总能找到破局之道。
对于组织的战略是这样,对于个人成长也是如此。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也面临很多战略性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不同的利益和关系,着实考验智慧。
比如,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协调好身心健康,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他人的关系,从事什么行业、岗位,如何在现在处境中守好存量、创造增量…
这些都离不开战略思维,当然了,也就需要面对战略悖论。
由此想到那么一句话: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一流智慧的标志。」
能够用战略悖论的思维去看自己、看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素养。
2
# 说理
说理,首先基于彼此平等尊重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也就不是说理了,也就没处说理去。
书中给出了说理的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我发现,抒情和说理,是人们表达的两种基本形式。
年轻时候,情感总是丰富,抒情没完没了。
年纪越大,理性占据主导,说理越来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就是为什么,年纪大了,人生百般滋味在心头,欲说还休…
在这个过程中,说理就是一个成年人和世界沟通的方式。
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沉浸在情绪里,抓紧时间高效沟通,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它不香吗?
3
# 数据的误导
数字世界已经到来,数据产业蓬勃兴起。
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数据化的世界,需要形成数据思维,更高效地和世界互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也要保持对数据的警惕,避免被它误导。
因为数据并不完全是理性的,并不能完整呈现事情的本来面貌。
这让我想起来,在上学的时候,参与过调查问卷的实践,去发放、收回并录入问卷中的数据。
我在过程中发现,同样的问卷,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认真填写,有的敷衍了事。
这样的回答,统计出来的结果准确性就很难保证了,而后的研究成果可能就会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这还不说问卷的设计,以及调研的人群范围,会不会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让人费解的统计数据。
比如,城市平均工资,你懂得哈。
所以说,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解释,但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它只是精彩现实中的一个小小侧面。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得怀疑一切数据,也不去培养自己的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
而是要注意,我们不能尽信数据,陷入唯数据、不唯实的陷阱中。
对数据,保持开放的视角,会发现真实情况的别开生面。
4
# 正面管教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
这比上学、工作,可难太多了。
而且,不确定性实在很多。孩子的思路,往往不可捉摸。
想起了网上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种种视频…
不知道这些家长平常要怎么压住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总不能啥事儿都着急上火啊,不然身体吃不消。
上学写作业,这还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小的事儿,其他劳心费神的事情多了去了…
换一个角度想想,其实这也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就像玩游戏一样,随着孩子长大,会出现很多关卡,刺激和挑战并存。
孩子带来的喜悦,他给家长打开的世界,带来的感动、温馨,会超过劳累、烦恼。
孩子的成长,是生活给家长的一份礼物。
随着社会在发展,教育理念在更新,很多80后、90后作为父母,正在用不同于父母曾经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这一代父母,会更多地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吗?不得而知。
确定的是,不会像之前动辄家法伺候,毕竟多数是接受过教育的年轻父母,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你觉得呢?
最后,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和善而坚定的好家长。
5
# 孤独
不禁想起一首诗,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过、写过很多次,觉得这个蓑笠翁好生孤独,整个人也被诗中的冷寂氛围感染。
直到后来偶然发现,这或许也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首字连起来就是:
千万孤独。
整个人身心瞬间被击中,从一个人的孤独,衍生到千千万万的孤独。
透过这一个人,看到了无数人背后的孤独。
孤独是常态,我们都是孤独的。
无论荣耀,还是平凡,无论畅快,还是蹉跎…
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体验着自己的人生经历。
所以,孤独不是病,没必要为自己的孤独而尴尬难堪。
我们也可以在孤独中,抛开烦恼,放下重担,跟自己好好相处,回归内心深处,疗愈身心。
当然了,既然都这么孤独了,不如找到同行者,相伴一程,为旅程点缀上朗朗笑声。
给本就满是苦涩的人生,带来一点脉脉温情。
6
# 白熊实验
过去有很多这样的经历,有些事情或者想法,就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白熊困境」。
逃避并不奏效,念头挥之不去。强烈控制自己,又不够实用。
可以使用书中给出的方法,改变外在的环境,或者接触这个想法。
也就是说,要么消除一念升起的可能性,要么通过接纳消解它。
与其跟自己较真,不如想办法解决这种强迫性思维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压抑自己的想法或情绪,反而适得其反。
不如多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里,而不是在关注圈里白白浪费。
另外,对于有些「白熊」,与其逃离,不如拥抱。
人啊,最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和解。
7
# AI未来
有时候想,自己现在从事的文字工作,会不会有一天就被AI替代了?
毕竟现在的智能化写作太多了,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几年前,微软小冰就已经开始写诗,写出来的诗歌让人难辨真假。
前段时间,百度人工智能机器人度晓晓,根据高考作文题,仅用40秒就创作40多篇文章,据说作文分数已经超过了75%的高考考生。
照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以后职场上的文字工作,也能由智能AI直接成稿。
这样文字工作者就能从写写写、改改改中解脱出来,或者至少减轻很大一部分工作量。
转念一想,然后文字工作者去做什么工作?
或许,到那个时候,会有新的工作内容,崭新的职业出现吧,就像机器革命重创了马车夫行当,却产生了汽车司机的职业。
不知道,在未来,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自己会不会穿越到下一个周期。
顿时危机感拉满了。怎么办?
保持学习吧,特别是向着人机协作方向精进自己,掌握在智能技术赋能的时代中生存的基本技能,一起跟着迭代进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