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历史的车轮,驶不出地理的套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历史的车轮,驶不出地理的套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 露西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8:25 被阅读312次
    历史的车轮,驶不出地理的套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前几年有一本《人类简史》,堪称颠覆三观,红极一时。这几年又红了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同样是对人类历史的另类解释,不仅荣获美国普利策奖,还被比尔•盖茨和查理•芒格大力推荐。有这么顶级的大咖背书,作为爱学习爱思考的普罗大众,更好奇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神奇魅力。

    先说说作者,不同于《人类简史》的青年怪才、新锐历史学家,《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院派,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都说学生物的人脑洞清奇,在戴蒙德身上再一次得到印证。他从生物学开始发家,进而将触角延伸到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又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选为院士,也是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可以说是美国乃至人类科学界一颗璀璨的钻石(注:“戴蒙德”的英译即为“钻石”)。

    介绍完作者,我们来看看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独到见解。乍一看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有点不知所云,别急,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人类社会的命运》。戴蒙德在前言中就非常明确的表示:这本书讲的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诚然,地理影响社会发展,并不是戴蒙德首创的观点,只是这个观点被历史学家嗤之以鼻,觉得太幼稚,或是太敷衍。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却用确凿的证据和缜密的论证,为地理决定论平反,并且说明了地理决定历史的广泛模式。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书的观点,以及它的现实意义。这三个方面分别是:
    1. 现在世界的格局和贫富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重要原因?
    2.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如何?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3.这本书和《人类简史》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也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类社会朝着不同的路径发展?当然,主要从地理讲起。

    形成最广泛的历史模式的因素,分为终极因素和近似因素,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近似因素,比如技术、行政组织、文字、流行疾病等等,可这些近似因素也是由终极因素发展而来的。那么终极因素有哪些呢?

    作者认为,终极因素包括大陆轴线、气候、许多合适的野生物种等。东西方向的大陆轴线,纬度近似,比南北方向的大陆轴线,更便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更容易传播开来。适宜的气候,也更利于合适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而许多合适的野生物种,可以给人类更多选择,去驯化它们。驯化植物,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蔬果,驯化动物,形成辅助农业生产的牲口、人类的肉奶来源、运输工具等。

    而农业发展起来后,才会出现粮食的剩余和贮藏,也会使人类繁衍更多,人口稠密加上定居生活,就会从族群、部落逐渐发展成国家、社会,进而出现阶级、语言文字、政府、法律、宗教、经济、技术、教育、文化等。技术的发展,进而诞生枪炮、远洋船只等工具,去征服其他地区,并且将从动物身上演化的病菌带到更远的大陆,让遥远地区的人民甘拜下风。

    想想欧亚大陆为什么率先富裕,非洲、美洲、澳洲的土著为什么贫穷,不是因为人种不同,而是因为地理原因,导致了不同大陆的发展速度大相径庭。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也是最接地气的问题: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是什么地位,有什么优劣势?

    还是先从地理来看。中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欧亚大陆,东西轴向,是最早的粮食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适宜驯化的动植物物种,气候适宜。可以说,书中提到的终极因素,中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中国在历史上一直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

    可是为什么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远远不如自己的欧洲邻居呢?作者认为,中国成功和失败,都源自“大”。正是因为地域辽阔,四通八达,物产丰富,中国才获得了发展的初始有利条件,让它能从地理这个终极因素出发,进而发展强大的近似因素,诸如政府、文化、经济、技术等。

    可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和由此产生的高度统一,却是一把双刃剑,某个君主的专制决定就能使改革和创新半途而废。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分割成许多小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一种对改革和创新的竞争,欧洲虽然政治上难以统一,但在经济技术上却保持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所以,作者认为,从长远看,地理便利程度中等适度的地区,技术可能发展最快。

    虽然讲的是地理和历史,但对照中国的现状,也可以感受到些许未来的发展脉络。比如,国家对技术和创新给予高度重视,正是一条振兴发展之路,而许多社会问题和治理难题,也源于中国的“大”,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从“大”着手,创新开拓,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来看第三个方面,本书和《人类简史》的对照。

    《人类简史》主要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四个方面,来讲人类的历史。除了“认知革命”,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涉猎较少外,其他几个内容都有所提及。

    这两本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果论关键词,《人类简史》的关键词是“虚构的故事”,而《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关键词是“地理”,前者在行文中倾注了较多主观情感,而后者客观论证较多。但也有例外,甚是有趣。举两个例子。

    比如,《人类简史》对农业革命的态度是: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小麦驯化了人类,让人类疲于耕种,身体变形,作息规律,固定居所,自私自利,关注未来(的收成)。农业革命也让动物受尽痛苦折磨,惨无人道。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对农业的态度比较正面,它用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纵向的历史时间和横向的地理空间,讲述农业带给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

    如果说上一个例子,《人类简史》是脑洞大开的年轻气盛,《枪炮、病菌与钢铁》是顾全大局的老成沉稳,那下一个例子却让两书平衡了个性。在谈到“国家”这个话题时,《人类简史》开始顾全大局了,它认为,国家/帝国对人类的全球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对国家的态度却较为大胆犀利,它认为,国家就是盗贼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措施,还专门列了一个表格,比较国家和族群、部落等的不同。

    当然,两书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有趣的比较,这里仅抛砖引玉。

    最后,来总结一下。《枪炮、病菌与钢铁》讲的是造成不同人类社会有不同命运的原因,作者认为,终极因素跟地理有关,比如大陆轴线、气候、许多合适的野生物种等,这些是地理决定历史的广泛模式。而由此产生的是近似因素,如技术、行政组织、文字、流行疾病等,这些是许多人显而易见的表面因素,并不是本质,再一次为地理决定论平反。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枪炮、病菌与钢铁》这个题目,如果不看内容,有点不知所云。看了内容,发现这些都是导致人类社会命运的表面因素。那既然作者讲的是本质因素,为什么要用这三个费解的表面因素作为书名呢?如果起一个更有争议更有话题性的书名会不会更好?

    总之,对喜欢研究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等的读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开脑洞,拓视野,永远没有终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的车轮,驶不出地理的套路——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y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