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一说重要的谋臣,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庞统、法正,孙权集团的鲁肃,曹操集团的郭嘉等人,其实还有一位,因为不喜欢出风头而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他就是曹操中后期倚重的重要谋臣贾诩。
其实,贾诩在投降曹操前,还曾献计致使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爱将典韦被杀,曹操接纳贾诩后将他视为座上宾而不是狱中囚徒,和贾诩的为人智慧分不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乱局中的谋臣。
辗转腾挪,计无失策。
董卓被杀后,王允不打算放过当初跟随董卓的李傕和郭汜等人,李傕和郭汜本来是想把士兵解散各自逃命,贾诩在这时说出了自己的主意,使之后的形势发生了巨变。贾诩献计他们,各自逃命难逃厄运,不如集合士兵兵进长安,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汉朝朝廷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这是贾诩在东汉末年献出的第一个影响局势发展的计策。
李傕郭汜在长安反目成仇,贾诩辗转腾挪成了张绣的谋臣。曹操攻打宛城张绣,张绣投降后,因为曹操贪恋张绣婶娘美色,张绣感到受到羞辱,趁曹操不备偷袭,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爱将典韦被杀。后来曹操再次攻打张绣,因为担心后方有失中途退兵,张绣不听贾诩的计策追击曹操致使战败。这时贾诩反而让张绣继续追击,果然打败了曹军,之后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
曹操和袁绍即将爆发战争,张绣打算投降强大的袁绍,贾诩却看透了袁绍外强中干,投降了也不会受重视,应该投降曹操,曹操势力弱肯定更重视,而且曹操志向远大,必然会放弃私怨以表姿态于天下。张绣投降曹操,果然没有受到打击,贾诩几经辗转,计无失策,凡是听了他计策的,几乎都有所成就。
曹操座上宾,问计定储君。
贾诩成为曹操谋士后,多次给曹操出谋划策,越来越受曹操的重视,到后来直接成了曹操最倚重的谋士。曹操在立储问题上一直迟疑不决,不知道立曹植还是曹丕。
曹操问计贾诩,贾诩先是闭口不答,后来曹操让他一定回答,贾诩就说他在想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问题,曹操最终定下立曹丕为储。历来立储问题上,大臣们一旦回答不当,就有可能祸及自身,贾诩如果直接说立曹丕,并说一大堆曹丕的好话,多疑的曹操必然会疑心他,杨修不就是明显偏向曹植被杀了嘛!贾诩以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例子来说,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更有说服力。
主信臣不骄,明哲保终身。
历史上很多大臣因为不断得到重视,就骄傲自大,甚至贪念越来越重,最终对领导造成威胁不得善终。贾诩很明白这些道理,成为曹操座上宾时仍然注意明哲保身。
贾诩懂得收敛自己,为了让曹操放心,自己从不放纵自己,也很少和朝中大臣来往,自己的子女,也不让他们和名门望族以及国家重臣结亲。正是贾诩的收敛和自去威胁,知道今朝座上客他日阶下囚只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才没有像处处显露聪明的杨修那样被杀。
真正的聪明不是处处显露头角,而是懂得保护自己,赢到最后。对此,大家怎么看?你还知道哪些三国中被忽视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