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家分享了还有有攻击行为的根源是什么,今天,世纪阳光将继续和大家来分享关于孩子的攻击性。
攻击性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知道了攻击的起源,那么攻击性对小孩意味着什么呢?温尼科特说攻击让小孩区分我与非我。
大家一定很吃惊:在我们看来不好的攻击性,竟然被温尼科特认为是发展自我的部分。他说这些踢踢打打让小婴儿发现自我以外的世界,因而跟外面的对象开始产生关系。不久后,踢打活动发展成攻击行为的一击。一开始,只是个简单的冲动,这个冲动引发厂活动,并开启了对世界的探索。在这种情形下,攻击总是试图在分清楚什么是自己、什么不是。
我们讲过抱持的空间,一个空间就是墙、界限,在其中是允许一个人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不会被说好与不好,是能够很好的抱持住的。我想妈妈的子宫就是一个容器、环境、界限,小宝宝的一踢或者一打都会让母亲感到高兴:我的小宝宝活动了。孕妈妈经常会感受到胎动,其实这时候她就是不断的试探边界在哪里。孩子会不断的试探母亲的边界,我们为了追寻安全会试探边界在哪里,只有知道边界在哪里,才能知道外部世界在哪里。
接下来看一看胎儿如何区分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别人的?胆大和胆小的小孩之间有个强烈的对比:一个会公开表达攻击性和敌意,并借此获得纾解;另一个则会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攻击性,并对它感到害怕,或预期它会从外界朝自己袭来,而为此忧虑。第一个小孩很幸运,因为他有机会可以发现,表达敌意是有极限的,敌意是会用光的;相反的,第二个小孩从来不会达到满意的终点,只能一直期待麻烦降临。
如何处理攻击性?
我们可以比对容易展现攻击性的小孩儿和把攻击性压抑在心里,因而变得紧张过度、压抑和严肃的小孩儿,我们可以比对两个小孩儿。后者多少会自然地压抑自己的冲动,因此也压抑了创造力。因为创造力跟婴儿期和童年的不负责任以及坦率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期和童年就不要对小孩儿过早说,你有责任,这样讲他就可以不负责任的。但是,他虽然失去内心的自由,却有别的收获,因为他已经发展出自制力,还懂得为他人着想,并且会保护这个世界,以免被小孩的无情给伤害了。这是因为每个健康的小孩都会发展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也会认同外面的人与物。
所以,一个过度压抑自己的冲动的或者冲动里面包含的攻击性的人,可能就会变得过度的去为他人着想了,所以说温尼科特接下来说我们要有自制力,但是如果过度的自制,是有一点尴尬的。怎么尴尬呢?一个连苍蝇都舍不得伤害的乖小孩儿就会定期爆发攻击性的情绪与行为,例如发脾气或做出富含恶意的行为。这对任何人都没有正面的价值,对小孩本人就更加的没有益处了。那么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只好赶快出来,想办法结束这种尴尬。希望小孩长大以后,可以用比较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攻击性。
第一个出口是什么呢?就是希望这个孩子,第一不要过度的压抑自己;第二个如果他突然发脾气的话,那么我想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很听话,但是不知道在哪一刻或哪一个点上就会突然失控,那么这时候我们可能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时候在平时生活当中过度的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要用一定的程度就爆发。那么如果有这样一个现象的,可能爸爸妈妈要去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出一种健康的或者是积极的或者是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攻击性。
温尼科特说第二个出口,而且是比较成熟的是做梦。在分析心理学与无意识心理学中我们都很重视梦。接下来他就讲到的游戏,实际上的游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象征,就是他有能力接受象征就是一样的事物,能够代表另外一种是当小孩就能够从严苛真相、粗糙而又棘手的冲突中获得解脱。
小孩通常很早就开始接受象征这点让小孩的生活体验有一个转换的空间。后面他就讲了比如说小婴儿很早介绍某个特殊的物品里把他抱着睡觉时,这个物品同时代表了他和母亲,是团圆的象征,这个象征本身可能会受到攻击,但也可能比后来的一切所有更受到珍惜。那么这个我想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就是我们曾讲到的过渡性客体。
孩子的过渡性客体是在一岁到三岁之间,一岁或两岁左右延伸到三岁。那么实际上孩子的时候就有了象征的能力,象征能力非常的重要。温尼科特说游戏是建立在象征的基础上,又有无穷的可能性,游戏可以让孩子得以体验在自己内心心理现实中所找到的一切,这是认同感逐渐成形的基础,在那里既有攻击性也有爱。
前面这两个出口以后,那孩子在越来越成熟的过程当中,就会自己为自己的毁灭性负担责任,而且他会有效地将他的毁灭性转化为建设性。
这次温尼科特讲攻击性的第三个出口就是去建设。他说在有利的环境下,这个成长中的孩子会浮现一般建设性的欲望,他愿意对自己天性中的毁灭性负起责任,有了前面两个第一个是爸爸妈妈帮助一个过度压抑的孩子去发展出有意义的、有建设性的一个表达攻击性的方式以后,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做梦和游戏来整合他内在的攻击性与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