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之吸血鬼
你可能没有吴彦祖的脸,也可能没有范冰冰的颜,你可能不像是任何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但你绝有可能带着七八分——属于你父母的影子。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往往取决于他少年时的家庭教育。
我身边就有两个极端的例子。
小A,家境贫寒,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赚钱不容易你要好好努力上学回报父母的思想,小A努力学习,每个月却只有一点点最基本的生活费,连买零食都是一种奢侈,但她就这样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上了高中后,她的月考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于是她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父母给她买一条裙子,当然,前提是这次月考她又拿了前五名。
父亲答应的很爽快,小A也很努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下一个星期六,她带着父亲来到商场,小A她看中了一条200块的裙子,店主不同意杀价,但小A又无比地喜欢这条她已经盯上了许久却负担不起的漂亮衣服。她把目光投向了父亲,谁知那个男人皱着眉头说:
“这么贵,你知道我赚钱养家供你上学有多不容易嘛?”
当时,小A的眼泪就差点哗啦啦地下来了,是啊,你赚钱多不容易,我穿着别人不要的衣服穿了多少年,现在想要买一条新的裙子...都会被这些将钱作为口头禅的父母拿出来再用钱进行鞭尸。
在他们的眼里,子女们的任何索取行为都可以成为训诫的理由,赚钱多不容易,但不至于买件新衣服都需要上纲上线的,这种父母,浑然不清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诫中,将孩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对金钱无比敏感又脆弱的人。
最终小A虽然考上了一本,但是她在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敏感又脆弱,任何有关钱的话题只要跟她搭上边,她就会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甚至严重的时候直接就会掉眼泪,特别是每个月她不得不跟家里要生活费的时候,父母们通过电话总是各种严肃地提醒,赚钱不容易啊不容易,养你啊更不容易不容易,为此小A告诉我那段时间她甚至有点患上抑郁症的感觉。直到她通过兼职赚到第一桶金时,这种情况才好了一点。
小B,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有名的作家,他只要张口,便有得体的服装与高额的零花钱,与电视剧中的纨绔子弟不同,小B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
他与她的母亲一般,热爱读书与学习,又带着他父亲的理性,精于思考与揣摩,课堂上的内容对于从小就接受高端教育与补习的他来说,易如反掌,比起同龄人,他有更多的精力去探寻那些他感兴趣的栏目,比如——如何去制造一把雨伞,他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父亲不多的协助下自己动手做出了一把油纸伞,然后一到下雨天,便撑着那把他引以为豪的纸伞去上学,为此,他甚至放弃了坐车上学这条比较便捷的道路,为的就是秀一秀他的豪华战果。
尽管小B一直醉心于发明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初中时,别人在闷头苦学的时候,他已经将所有的作业与习题做完,然后拿起耳机一边听歌一边摆弄着不知道是什么的小玩意,有人纳闷他为什么看上去不怎么爱学习,但是成绩却能一直这么好呢?小B笑了笑回答道:
“这些题目,我小学的时候就全部会做了。”
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潜移默化,小B一直将超前学习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别人还在学一元一次函数听鲁迅先生说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时候,这家伙就已经在某个写作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还拿到了稿费。
之后他的人生更像是开了挂一般,多次获得各种全国中学生发明、科技、创意等等稀奇古怪的奖项,连载的小说也大红大紫,最后他以一流的成绩去了北大的中文系,令所有的同龄人都无比羡慕。
你看,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小A与小B的境遇如此不同,原因取决于他们的父母。
小A的父母,张口不离钱,从未在学习生活中与小A有过任何实质上的帮助,批评总比鼓励多。
小B的父母,提供最好的教育,协助培养他自己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将小B打造成一个优秀的青年。
世界上有很多孩子,是被他们的父母给亲手毁灭的,因为世界上最不需要门槛的职业,也就是父母。
也许有一个孩子他想要学画画,也许有一个孩子他想要学舞蹈,也许还有一个孩子他想要去参加电竞职业比赛,但有一部分父母从未同意过这些“无理”的要求,他们只想要这些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安安心心、平平庸庸地学习,拿高分上他们指定的大学,最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帮他们养老,一辈子留在这个家庭的漩涡里,永远无法脱身。
小A告诉我,她一直想要逃离原生家庭,将父母的印记从自己的身上给抹去,因为她不想让自己未来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被无时无刻提醒着,他亏欠着亲生父母,好多好多的钱,每一天都要背负着愧疚而活。不想这个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最终也成为了像她父母一样的人。
你...也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