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调频
木园小札:今夕何夕兮

木园小札:今夕何夕兮

作者: 稻场旧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2:40 被阅读23次
    摄于2018年2月10日

    这一天晃晃悠悠,也不知到底干了些什么,天就已经黑了,窝在电炉边恍然想起,今天忘了写小札。

    同往常一样,今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下午终于翻开了李商隐的诗选,粗略地翻了翻。因为要写一篇文章,需要了解。

    原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读一读李商隐的诗,他的诗大多数是朦胧又忧愁的,细腻而又深情,类似于杜牧、温庭筠之流,这种风格往往非常受女生喜欢的。

    然而诗是极好的,奈何读诗之人总是缺了那么一点定性,在廊檐下一边吭吭嗤嗤地读着,一边看注释典故,说实话我读古文古诗最怕这种看法。

    尤其是李商隐、辛弃疾他们的诗词非常费神,与其他诗人不同,这两位特别能“掉书袋”,就是三句话离不了典故。所以读他们的诗你必须要看明白典故,而后再搭桥牵线似的把典故和诗意结合,最后才算是明了。

    有时候注释都是原文的好几倍长,等你把注视看完了早就忘了原文写的啥了,只好看完注释又把原文读一遍,而后把零散的理解整理联系,这才对诗文的意思了解一二。

    读古诗文最需要的还是静心和耐心,今日我就不行。我是一边读诗一边想着赶快读完,后面还要看王维、李白诗选,还有一些论文什么的,任务量很大啊!

    如此一来,甭说把李商隐的诗一句一句对照注释翻译了,就是能粗略看一遍已是万幸。

    很不喜欢如今的浮躁,整日里拿着手机没完没了地刷,却又不知道刷什么,偏又不放下,正经的拿书时又控制不住手痒痒,总是不停地打开手机,又关上,又打开,关上……如此循环往复。

    越是如此,心里越是焦躁,想要摆脱手机,奈何又感觉做什么都要手机,每天更文、听歌拍照片、学英语、查单词、看视频、聊天……简直要被逼疯,我觉得我已经得了很严重的手机综合症了。突然想到换成用电脑写文章,偏偏家里没有无线网,白搭。

    手机的功能越丰富,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强大。犹记得小学时候没有手机,所以即使再不喜欢还是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啸山庄》这一类对我那时候来说很是晦涩难懂的书给看完了。初中一年级花了五个星期,走路的时候都忍不住看,把《红楼梦》啃完了,而且还另外看了两本红学著作。

    到了高中就惨了,高中有了手机,虽然家里控制着整了个老式键盘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听歌上网聊天看小说一个不耽误。于是高中那会儿干的最多的就是晚上下自习了闷在被窝看小说,这也奠定了我后来写言情文的基础……(冠冕堂皇的说辞)

    但是那时候白天不玩手机,玩手机也不上瘾,偶尔有时间还会看看什么《青年文摘》《意林》《疯狂阅读》《文苑》《恋恋中国风》啥的。当初最痴迷的就是《中国风》的系列杂志,几乎是每个月必买,每一期都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读完,有些甚至是来回读好几遍,最后整本杂志都的每个角落都不放过看好几遍。

    也是在那时候看完了一本《三国演义》,只可惜学校有图书馆,高二以后不准再去借书,理由是耽误学习。不得不深刻抨击一下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我们虽然感谢高考的公平,但是不能否认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病,真的是扼杀孩子的自由。

    如今到了大学,智能手机大屏幕,学校全网覆盖,视屏随便刷,尤其是网上各种app层出不穷,到最后总是觉得手机里已经下载的软件一个都不能删,还有一堆软件等着自己去下载。

    以至于到了现在,娱乐生活到学习,一个手机几乎都可以解决。出行有百度地图、滴滴打车,吃饭有美团外卖,付钱有支付宝,看电视听歌有各种视屏软件……总之软件之丰富没有你下载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

    甚至我前一阵子才知道,连女生的大姨妈都有手机软件来管理。我当时内心崩溃一万点,这年头有手机啥都不是事。

    如此一来,我觉得自己就已经失去了自我主宰的能力,自己的时间已经不是自己在支配,而是手机在支配。

    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的是别人的事,刷公众号的时候看的是别人的思想,刷微博的时候关注的是别人的生活……这种失去自我,耗费自己的大把时间来关心别人的事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是恐慌。

    回首我假期二十多天以来的成果,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并且寥寥无几,乏善可陈,基本上可以说是虚度光阴。

    很想摆脱手机,卸载软件吧,这个决定相信很多人都做过,但是结局大概都一样,重新安装回来。

    断网吧,不可能,因为你总有时候需要联网,无论是qq、微信还是现在每天更新小说,根本离不开。

    说起写小说我发现一个很危险的现象,由于习惯了在手机或电脑打字,我发现在本子上写字越来越没有耐性。例如我的日记本,写着写着便觉得手累、脖子疼、哪哪都疼,心里也烦躁无比,到最后只好草草了事,随便几下就控制不住地把笔给扔了。

    事实上,在纸上一笔一划写出来是很练一个人的耐性的,这恰恰也说明了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耐性。

    记得高中老师说过一句话:“有些人实际年龄长了并不代表他的心里年龄也长了。”在耐心这方面,我觉得我已经倒退到初中以前了。

    初中高中那会儿什么不是这样一笔一划写出来?那时候用的水笔替芯都可以串成“一帘幽梦”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退化,一种倒退。达尔文的理论很实在,“用进废退”,无论是什么东西,只有不断使用才能更好,长时间不用反而会退化。例如一把用了十年的菜刀和一把十年没用的菜刀,两相对比就会发现,前者越发锋利,后者已经布满铁锈,甚至脆弱得一掰就断。

    人的身体机能也是如此,只有不断使用才会越用越熟练。我记得当初学舞蹈的时候接触一个词叫作“肌肉记忆”。

    这个说的其实就是用进废退的原则,一开始学舞蹈时对舞蹈动作生疏,甚至是手脚不协调,那个动作怎么做都会出错,可是如果你长期重复练习,时间一久,你自然而然很流畅地就能把动作做出来,根本不用动脑子想,如同一种条件反射。

    而且,如果说一个零基础的人学会跳一支舞需要一周,那么等他学会1-2支舞以后,他再去学下一支可能只需要两三天,甚至更短。这就是用进废退的原则。

    所以我现在抱着手机手指在屏幕屏幕上点得飞快,也是长期使用的结果。有得必有失,相反的,我把手机玩熟练了,那么我在纸上写字必然要生疏。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太浮躁,浮躁得让人几乎发疯。

    如今对于浮躁的最大感触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做什么都没有时间。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现代化里,却有很多表现原生态、农家乐、手工、插画、美食一类的节目或者up主倍受推崇了。

    人到底是来自于大自然,如同落叶归根一样,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是向往大自然的,向往那种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生态美,渴望那样的宁静和纯洁。

    即便电子产品再丰富,高楼大厦再坚固,交通再方便,可是人的心总有一块地方是填不满的,那就是对大自然的依恋。这是一种从我们的祖先身上世代遗传下来的基因,如同烙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老子的哲学中强调万物皆为“道”,然而“道法自然”,自然才是天地万物的源头。

    我想,多读一读古文,欣赏欣赏古代字画、音乐,或者自己动手蘸墨、铺纸,安静地坐下,什么也别想,只是一笔一划地这几个字,让心灵回归沉静,去寻找自己心底的那一片净土。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片领域,安静、圣洁,只是被时代的步伐蒙了灰。

    “一张一弛谓之道”,人不能永远像一支绷紧的弦,不能永远都在喧嚣中打滚,记得林清玄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思考,自己反思一下,你还会思考吗?

    学会思考,静下来,停下脚步,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足够了。

    摄于2018年2月10日(《李商隐诗选》)

    说着说着就成了心灵鸡汤了,闲话休提,还是回归正题。事实上,正题也还是闲话。

    想起昨天生气的缘由,到了今天我算是彻底搞明白了,昨天我费尽心思总结了那么几条生气的理由到今日才发现还是没有说到点上。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对于“笨”这个特点的无可奈何和焦躁。当然不是说我妈笨,她其实脑子很灵活,只不过年龄大了,毕竟是有代沟,像我们平时玩的朋友圈啥的她都不会,因此,交流起来也就越发费劲儿,以至于对我的嘱托理解有偏差。

    事情的发生就是在今天上午,我妈又去了一趟超市,如我所愿买了饼干回来,但是买的是那种大包装袋装的,而我要的是零散按斤称重的那种。但是几次三番的,她固执地表示没有那种的,我的情绪无以言表。

    思来想去我才明白,她根本就是对我说的饼干有误解啊!没办法,超市东西太多,她向来对超市的东西不大明白,让她帮我买委实说不清楚,的确很为难她。

    我突然明白了小时候为啥哥哥老是嫌我笨,给我将讲数学题的时候基本上每次都是以我大哭惨淡收尾。

    因为我很是愚笨,对数学几乎是一窍不通,每每听不懂,他就着急,一着急就吼我,如此一来,他一吼我我就哭,一哭这题就没办法讲了。

    我深深体会到,聪明人和笨的人是很难和平共处的,两个人的思维智商都不在一条线上,基本上很难交流,总有一个人会被逼疯。

    记得以前很喜欢看日漫《恶作剧之吻》,男女主人公简直就是智商的南北极,男主智商高得超乎常人,女主智商低得几乎也是超乎寻常。如此两个人最终竟然走在一起,相亲相爱,也就是童话了。

    好吧,今日的叙话便到此为止吧。

    突然想到“围炉夜话”一词,一直觉得这个场景非常美好,冬日里,三两好友知己围着火炉子,烫一壶酒,一起讨论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很是美妙。

    当然,我围的是电炉子。


    辛酉年

    腊月二十五日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园小札:今夕何夕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i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