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28ffd0cfb07fb5bc.jpg)
87岁的父亲又在家庭群里面发议论了,大段大段的文字,起码有1000字以上。当然他不比我,可以用万能五笔输入文字,或者直接用讯飞语音输入。他是用信纸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写完以后拍照,然后再发到群中。我父亲是60年代初毕业的中专生,在那个年代也算小“知识分子”了,文笔还挺不错的。退休以后还经常会写些东西,出版了一本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回忆录,书名《行走的足迹》。这本书是在我的手头完工的,找我们市里报社的印刷厂编版、校对、装帧成书,运回老家以后,亲朋好友人手一本,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说以上这些话的意思是,我父亲是一个小有文采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有观点、有感情、文体通顺,具备一定的可读性。至于他写的是不是有见地,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距离父亲写完《行走的足迹》也有七八年,这期间我人生经历了很多,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对人生的一些看法也有了重大改变。至于父亲的人生理念呢?据我观察来看,谈不上与时俱进,有点思想僵化,在自己的观念中转圈出不来。如果要我说的极端一点,似乎思想更偏狭了。
比如说昨天父亲在群里面发的这些话,谈了自己的人生作为、家庭的状况以及对子女的评价和建议,话语真实且观点毫不隐瞒,个别用词还比较尖锐不留情面。虽然群里面全部是家庭成员,而且他也是年龄最大的尊者,这样讲话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不可避免会在个别人心上激起一丝丝涟漪。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为人真诚的人,对子女和亲戚有感情并且作出的贡献很多。从写到群里面的这些话中,也可以轻易看出这一点——坦诚而不遮掩,以及对亲情的注重和渴望。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跟他是挺相似的,父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但是,人总有他的历史局限性。父亲身上有很多优点,也不可避免有一些缺点。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综合体,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同罢了。父亲的一个明显缺陷就在于:因为他是一个很注重情感的人,对亲戚朋友能帮则帮做到了付出,对子女就更不用说了。一般而言,注重情感的人,对情感的需求也格外强烈,到了晚年尤其如此,很在意子女的态度。假如子女的态度有点寡淡,就会有一点受伤的感觉。这种情形,也许不止我这个大家庭独有,这个世间的很多家庭都有吧?不同家庭的老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我的父亲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在家庭群里面晾晒。这样说来,假如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要做到我父亲这样的还挺不容易呢!
时代在飞速地向前发展,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很多都崩塌了,人们的价值衡量标准日益多元化。依靠传统的道德文化伦理标准,来约束一个当代人的思想言行,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相反会越来越小。很多的老年人都活在过去的价值体系里,却未曾考虑过现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语境,尤其是科技大爆炸催生信息加速流通之下,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嬗变之快,已经不是他们这些老年人所能够明白并应付得了的。我甚至怀疑父亲经常写下并拍照放在群里的一些话,真正能够受到影响和触动的会有几个?我倒是能够感受到他字里行间背后的感情流淌,而不是在乎他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其他的个别人呢?
父亲对每一个子女的人生鼎助都很大。有些子女的工作纯粹就是他解决的,他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应该无愧于子女。我是个很平庸的人,个人的人生之路基本上也是父亲一手安排。当年高考后从分数的结果来看,最大的可能性会进入本地区一个专科师范类院校,读完三年书以后出来当老师。当然,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里,高考的录取率也很低,毕业后都会包分配。但父亲力排众议,在分数够得着的情况下,做主帮我选择了警察类院校,此后的一生就在警察生涯中度过。虽然职场生涯历经艰难挫折,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心里还是挺知足的,有一份温饱饭可以吃,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年少时不懂事,对父亲的安排懵懵懂懂的,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对父亲感恩。其实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只要子女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内心里真正感恩父母的哺育和培养,大概率就会形成一个父慈子孝的良好大家庭氛围,这看上去并不会有多难!
在这个物欲横飞、极速发展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停下急匆匆的脚步,以一个更悠闲恬静的心灵来观察四周,进而再观察自己,并扪心自问:我所形成的人生观念是正确的吗?如果要更好地对待自己的亲人,现在是否是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曾想过在思想观念上要改变什么吗?要经常的复盘和反思。
讯飞语音输入75分钟,全文17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