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媒体催生新的广告模式,以前是传单、招牌、电视广告,现在是,新媒体。
之前看到抖音上的一条广告,文案是学生党的第一套高性价比大牌水乳应该选什么?娇兰精粹水(大概是这个名字吧)!
我:???
首先声明这个吐槽并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党的消费力的,从大学开始用SKII的壕气小姐姐当然有,但是就大部分“普通”大学生而言,大家显然是不具有这样购买力的。
然后开始吐槽,懒得整理逻辑,就列关键词好了。
潜在客户群体不匹配。大牌,可以,但没必要。
想钱想疯了的大牌护肤品已经把消费群体从经济独立的成年女性扩大至包含青年在内的绝大部分女性群体了吗,现在营销20岁就要开始高端护肤是不是以后就要营销15岁就要开始抗老呀。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20岁开始用大几百的娇兰,30岁用几千的海蓝之谜,40岁万元美容院沙龙护理是家常便饭,50岁就是十几万的日常护肤成本,60岁用百万的产品,70岁不是千万量级都不配上脸……按照护肤成本占收入30%的比例来算,那岂不是60退休的时候没个几亿存款都退不起休,真是卷它爸爸给卷开门,卷到家了。
潜在垃圾价值观的传递。
人当然希望自己是赏心悦目的,如果能变得更好看,我很开心,但现在这样,也很好。表面上,这可能只是一个广告,一句口播,但是背后代表的消费主义陷阱、容貌焦虑、经济焦虑以及可能带给受众的消费能力和“普世”价值观的冲突却是影响深远的。不要觉得这只是个广告,的确,没有人逼着我买,但他把问题摆到了我面前——性价比这么高,再买不起就不是商家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了,这样的焦虑它传达的十分到位。
又或者,广告所谓的学生党其实是“后浪”,是那些即使不经历高考独木桥也能有光明未来的创新青年,是那些年纪轻轻就走遍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的有志青年,是那些充分享受着新时代新科技新平台的开放青年,不是我们。
营造出消费者和商家平等的虚假虚荣。
一个产品开始注重性价比说明什么,说明它要开始讨好消费者了,比如国货,正是因为国货根深蒂固负面形象才使得国货即使占据价格和本土市场优势也进步的如此艰难,但因正因如此,国货品牌才要更好的做产品,用实力说话,用性价比说话。而当一贯高高飘在天上的国外大牌开始营销性价比,说明他们意识到了危机,但这能改变他骨子里资本爹的血统吗,不能,因此人家的性价比也是大几百的性价比,真是好高的性价。跟大牌讲性价比,就像是跟刽子手讨价还价,血都流光了,还要问人家一句人血馒头好不好吃。
综上,仅表示对这则烂广告真情实感的吐槽,并不针对娇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