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学生手上有资料,应该怎么引导学习?
今天教学诗歌《石壕吏》。教着教着,发现并没有教出诗歌的味道。诗歌重在朗读,可是我却让学生全程都没有读的环节。
昨晚备课时,我在想,学生手上有资料,资料的解析挺全的,要不引导他们关注资料的解析?再加上教辅用书的补充?
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于是做了一个“资料搬运工”。
但是上完课回来坐在办公室,打开课件,抱着手,坐在凳子上,对着课件发呆沉思,发现资料倒是挺齐全的,但上得我“食之无味”,满版满版的解析,我自己都觉得厌烦,何况学生。
我该怎么做呢?我原本有个想法,想让学生借助资料,少做一点笔记,多一点课堂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受、理解,然后进行一课一练。但是我没有做到。
我该怎么办呢?学生手上有参考资料,要不下节课让他们先读,先理解,有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再合作解答?
他们的课前读书,估计也是第一次读这首诗,没有提前预习,没有提前思考,光靠老师讲析、满堂灌,真的真的很无聊很无趣。最重要的是,最后并不能形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预设学生的回答。
当问学生“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妇?”
学生A:这是一位苦难的老妇。
我:确实苦难,她一家生活艰难。除了苦难,还有什么?
学生B:勇于承担。
我:承担什么?
学生:承担……
或许,当时我应该这样引导:这位老妇为了保全家里人,自愿请求服役。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苦难”是她的生活状态,“自我牺牲”是一种精神品质。老妇需要牺牲自我才能保全家人,也更加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环境,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诗人对老妇的深切同情与深深敬佩。)
我想,我不应该做一个“资料的搬运工”,应做一个会启发、善提问的教师。
唉……还要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