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2061/0c4cfb9e6c3d2602.jpg)
星辰斗转,心自安。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所感,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心体:精神与肉体,这里指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所有精神、知识、智慧,感情、意志等都被看成是心的抽象活动中的部分。
王阳明说过,要人勤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自得于心,以其心学语境而言,就是光明良知。
讲一则王阳明关于“心体”的故事。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有一天忽然接到家信,信上说,他儿子病危。凡是个爹,听到亲儿子有危险,就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他的脸马上呈现了忧苦状,心里更是万分忧愁,不能自已。
王阳明听他说了这件事后,居然有点小欣喜:“啊呀,这正是大好时机啊!”
陆澄有点生气:我儿子可能要病死了,你居然说这是大好时机,你为何不说苍天有眼呢?
如你所知,陆澄误会了王阳明。王阳明说的“大好时机”其实是这样的:“你现在正是用功时,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平时讲学又有什么用处?人就是要在这时候练心。”
原来,这是练心的最好时机,怎么练呢?
王阳明说:“父亲爱儿子,感情至深,但天理有个‘中和’处,过分了就是私心。此时,人们往往认为按天理应该烦恼,就去一味忧苦而不能自拔,正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一般说来,七情的表露,过分的多,不够的少。但稍有过分,就不是心的本体,必然要调停适中才算可以。譬如,父母双亲去世,做儿女的哪有不想一下子哭死心里才痛快呢?然而,《孝经》中说:‘毁不灭性。’并非圣人要求世人抑制情感,天理本身自有界限,不可超越。人只要认识了心体,自然分毫都不能增减。”
天体:宇宙中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宇宙尘、流星、星云等的总称,这里可解释成宇宙精神的本原。
景星庆云:代表吉祥的星与云。在《汉书·礼乐志》中有:“甘露降,庆云出。” 在《瑞应图》中有:“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
太虚:天,天空,泛指天地。
翻译:
人类的心体变化与天体相似,人的心体有喜悦的念头,就好比天空有吉祥喜庆的星星与云彩;人的心体有生气愤怒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响雷暴雨;人的心体有了慈悲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和风甘露;人的心体有了严厉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烈日秋霜。人有喜怒哀乐、慈悲邪恶的变化,自然有星云雷雨的变化,这些都不可缺少。人的心体变化也要像自然变化那样,随起随灭,心体保持清净,辽阔而没有阻碍,这样人的心体就能与天地相通了。
感慨,古人的哲思真的烧脑,乍一看完全不知所云,待讲解后,才知奥秘无穷。我们都是陆澄,身处王阳明的哲思中而不知;我们都不是陆澄,身边没有王阳明那样哲思的大脑来警醒自己。只有自己学习感悟。
烈日秋霜,斗转星移,保持澄澈的心体,保留最初的洁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