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铁因子和“口红效应”两者表达的核心概念都比较类似。拿铁因子指的是一杯拿铁咖啡花费的金钱不多,但是积少成多。所以把钱都花在“拿铁”上面,就会不知不觉增加自己的消费,减少了自己的储蓄。
而“口红效应”讲的是经济学家发现,在经济萧条时,口红等相对廉价的消费品销量会增加。这是可能是因为,由于经济萧条,人们没有办法按原计划购买如电器、汽车等价格较高的消费品,因此转而购买如口红,电影票等低价消费品。
我们总说,理财,便是“开源”和“节流”。“开源”往往指的是(1)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高工资;(2)发展副业,增加创收的机会;(3)通过投资品,保证自己的储蓄跑赢通胀甚至有盈余。“节流”可以是:(1)强制储蓄,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流动资金;(2)对于消费必需品,必须权衡你最需要的功能是什么,这个必需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还是耐用型消费品,如果是耐用型消费品,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方面……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仅仅只有理性。有的人会喜欢伺弄花草,有的人会喜欢美食,有的人会喜欢打打游戏……这些事情如果在纯理性思维上,看起来似乎都是“拿铁因子”,但这些兴趣爱好可以调节我们的心情,带来的效益或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然啦,如果能够可以让兴趣爱好变成一个副业,或者让保证同样质量的兴趣爱好下能让花费少一点。我觉得那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理财方式”。
大约5年前,我曾经写了一篇利用财务管理学进行分析我是否应该在家购买一台价值约3000元全自动咖啡机。事实证明,购买了这台咖啡机后,我可以在享受咖啡的同时,减少许多去咖啡店购买现磨咖啡的开支——因为我需求的仅仅是咖啡,而一包450克的咖啡豆,已经足够我喝至少45天,而我平常购买的一包450克的咖啡豆价格范围在88-368,也就是平均每杯咖啡使用的咖啡豆价值是1.96-8.12元,价格远低于28元一杯的星巴克。如果要加上时间价值、折旧费用等更加详细的财务管理假设,大概是要翻一翻我那篇购买前的分析性文章好一些。
这些年来,这台咖啡机勤勤恳恳地工作,给我提供的咖啡杯数,早就超出我当初所谓的“咖啡盈亏平衡点”。
我认为,识别“拿铁因子”很重要,但如果把一个人的“拿铁因子”全部拿掉,大概也会因为生活中缺少了乐趣而提不起劲吧。还不如想办法让“拿铁因子”的单位成本降下来,让自己继续享受“拿铁因子”带来的快乐同时,将节余的部分用于储蓄或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