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勤俭节约"真的对吗?

"勤俭节约"真的对吗?

作者: 王明辰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21:31 被阅读0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子家训中的这句话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局也正捣鼓勤俭节约之风,然而这种意识形态是否真正符合当下时代呢?

      勤俭节约的观念诞生于封建社会,即使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相对繁荣,勤俭节约的观念受到冲击,但是在广大农村乡村地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勤俭节约的理念为每一位名农村的农民(至少但不限于此群体)所熟知并认同,然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共和国成立后乃至整个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物质资源仍然相对匮乏,我们依然呼唤勤俭持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寄托着我们对儒家中君子理想人格的美好追求,但是情随事迁,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物质资源迅速发展,勤俭节约的观念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试想当我们买一种商品时,是否会倾向于廉价商品?若以节约钱为理由表示肯定答案,我们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定这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行为。但是此处有一条隐藏前提:商品的性能质量与其商品价格大概率呈正相关,即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过热我们可以得出廉价商品可能耐用度较低或用户体验较差等等,缺点弊端不限于此。到头来,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资源弥补该商品缺陷所带来的损害。例如:几十块钱的廉价耳机可能耳机线易断,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更多廉价耳机,从而可能导致花费费用高于几百元的高档耳机,同时其音质效果也可能不如后者,导致用户体验度下降。另外廉价耳机的产品零件可能某些化学成分的超标也会导致皮肤过敏或耳膜受损,从而导致我们需要花费金钱购买药品,并且忍受耳朵受损带来的痛苦。当然这是十几年前可能会发生的状况,随着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我们可以以更低的价钱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但是这种"长线投资"的消费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冲击着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

      一提起投资,许多人也许想到的是股票,证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然而根据投资的定义,(即双方签订协议以达成特定目的)广义上来说投资也可以指消费,将资金投入于各个领域,然后再收获其所得。由这种广义定义,我们可以说明教育和健康也是一种投资,后者所投入的资金越多,则越有可能在购买药品和进医院的花费减少。我本人便是如此,我已坚持游泳8年以上,去健身房5年以上,这是我感冒发烧的次数大幅减少,既省了费用,又减少了身体的痛苦,而对于前者(教育)的投资则是国人所共识,可能改变命运的投资。

      然而,"勤俭节约"在当下并非一无用处,从地区上而言,在某些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仍然会保留这种观念。另外,缺少这一观念,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由于市场环境下众多企业的竞争,一些名牌商品通过各种方式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例如服装品牌中的耐克阿迪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产品的质量是较好的,但是随着名牌产品品牌附加值越来越高,及国产产品中一批高性价比产品的兴起,部分名牌商品的相对质量下降,即我们在当下市场环境所购买的商品性价比会更高。例如以前用上万人民币才能购买的一台"大哥大",而现在仅用1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辆质量不错的智能手机,且人民币的价值在前后不同时期也不同。而当时"大哥大"品牌知名度绝不亚于现在的苹果等名牌手机。但是现如今网上依然有"大哥大"手机的销售平台,说明大哥大现如今依然有市场。这些厂商。打着复古怀旧的旗号,为的就是迎合顾客的心理需求。同样如此,为何现如今一双名牌鞋子可以被炒至上万元?鞋子的功能是可以让人们穿上行走,而上万元的鞋子所需费用远远超出了这种功能所带来的价值,故而这些鞋子同样也有隐含的价值,即心理上的价值。也许有人购买这双鞋子,仅仅只是为了炫富:"也不贵吧,万把块钱。"而非是为了穿着舒适度或耐用度等实用性指标。市场环境下,这种行为极易导致盲目攀比现象,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不是为了其实用价值,而是为了满足虚荣目的,这种行为在短期上有利于迅速盘活市场,使之升温,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消费群体盲目攀比及商家的不正当竞争。

      我们不否认市场体制下,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提高后,使我们能够使用更高档次甚至是名牌商品,但是生活表面的亮丽光鲜并不是衡量幸福水平的唯一标准,倘若某人穿着名牌鞋出门被踩脏了,多数的这种人可能还会抱怨:"万把块钱的鞋子被玷污了!"甚至甚至不使用名牌产品,请将其放在家中做摆设,使该产品失去其原有价值。实际上真正富有的人是不会在乎产品知名度的,而是注重其实用价值正如比尔·盖茨所言:"钱要花在刀刃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告诫我们要节约钱,但是私以为这种理解曲解了原意。"节约钱"至少有两种表现"花钱次数减少"和"开销减少",但是盖茨所说的意思应当有一个隐藏前提:"花钱是不可避免的",而非"尽量不花钱",并且他也并没有说明花多少钱。在没有其他银行或显性条件的限制下,私以为这句话应是:"不论花费多少钱,都应用在刀刃上。"而此处的"刀刃"自然就是指产品实用价值了。

      故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呼唤着"勤俭节约"这一传统观念,但是这其中又似乎有一些内涵异于传统观念,传统观念下我们要少花钱,但是市场体制环境下,我们可以至少在教育和健康领域大量投资。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以适应当下市场环境,正如勤俭节约的观念,适应封建小农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一样,所幸这种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然兴起——"新节俭主义"。

      根据现有资料,其定义是:用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享受,满足尽量多的需求的生活方式。它最早的兴起是在2002年,当加拿大记者纳奥米·克莱恩出版畅销书《No Logo》后,兴起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叫做"no no族",他们拥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但并不购买名牌产品,而是远离和唾弃名牌,崇尚简约精致,高性价比的生活方式。在此之后,日本兴起了"Free族",他们强调不追随物欲,而是抛弃奋斗观念,周游世界,追求内心和谐,这些社会群体的兴起,无疑推动了新节俭主义的广泛传播。

      在当时(21世纪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在中国这种生活方式显得过于前卫。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并且疫情的三年,夺走了太多发展机会,使得经济遭受重创,这一良好契机(对于新节俭主义而言)使新节俭主义在国内悄然而生。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2014年出版的名为《第四消费时代》的著作中,他将日本从1912年至今的时代,以消费水平作为划分标准,分为第一消费时代:少数中产阶级,享受消费;第二消费时代,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时代;第三消费时代,即高度消费社会,强调消费个性化、奢侈化;第四消费时代,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和共享,他认为这种第四消费时代的模式在日本即将或已成为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强调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心态正这与新节俭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中国处在哪个时代呢?

      疫情开始后,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社会人群的消费欲望越来越低,2020年85.35%降至2022年的64.31%,在"双11"购物意愿决定因素中,"自身需要"占54.95%,由此可以推断,(也许不够严谨)中国消费群体盲目消费的倾向正在逐步减少,理性消费者数量呈增长趋势。中国正从第三消费时代到第四消费时代的转型期,或已迈入第四消费时代的门槛。"新节俭主义"在中国已初现端倪。

      故而综上所述,虽然"勤俭节约"已然不适合当下的社会潮流,但是"新节俭主义"的兴起有效地承前启后,有望能成为中国社会新的主流消费观念或生活方式。这种消费观念有利减少,不必要支出,将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开源节流。

      是为个人对消费观念的一些看法。

                                    2023年7月4日

                                  于西北湖金桥书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勤俭节约"真的对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pw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