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就是每次开始行动之前,你都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方能获得什么?
所有问题的思考,都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因为,你的成功很多时候都是别人给你的!
不是你想做某件事,而是有人需要你做某件事。
你做成了,他满意了,他才会把你想要的给你。
第二个问题:我能获得什么?
通过这件事情,你想得到什么,要钱,要名,还是为了情怀?
按回报周期的长短,我们大致可以把回报分成两大类:
第一,打猎式的回报;
第二,种田式的回报。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村庄,村内没有水源,用水一直是个问题。
于是,村长就找到艾德和比尔,让他们两个人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答应给他们支付报酬。
艾德立刻就行动了起来,他买了两个大桶,每天从一个一里以外的湖泊中打水并运送到村庄。
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他很快就赚了钱,他感到很满足……
而比尔呢?
人消失了!
他去哪了?村里没人知道……
过了半年,比尔带了一支工程队回来,并开始在湖泊和村庄之间修建一根巨大的不锈钢水管!
原来,在这半年里,比尔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找到几个投资人,融了一大笔钱,成立了公司。这次回来,他打算在村庄里建造一个供水系统!
一年之后……
比尔的供水系统终于建成了,并且以艾德供水价的1/4,开始为村民们24小时不间断供水,村民们欣喜若狂!
很快,比尔的供水系统,就进入了这个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
当艾德还在哭天抢地的时候,比尔又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村庄,解决更多人用水难的问题!
多年后,比尔就算每天躺在床上刷抖音,收入也能不停地增加。
而后来的艾德呢?
他依然在温饱线上,为生计而拼命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一开始艾德才是领先的那个人啊!
这是因为他们要的“回报类型”不同。
艾德要的就是打猎式的回报。
打猎是怎么样的?
就是早上提了一把枪出去,看到一只兔子,抬手把它打死,晚上就能有肉吃,整个回报期很短,你付出努力,就能有回报,当下会很爽很满足。
猎人更在乎眼前的得失,一旦发现有赚钱的机会就会扑上去争夺,就像艾德,看到卖水能赚钱,提了两个桶就往湖里冲。
而比尔呢?
他要的就是种田式的回报。
种田是怎么样的?
它需要春耕秋收,就是你做的这件事,当下可能不会马上给你带来回报,甚至还需要你把很多时间、金钱投入进去……
但是,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累积效应,它们会在未来给你兑现更多的回报。
就像比尔,他想要建造一个供水系统,这件事的结果很好,但供水系统没有办法一下子建成,前一年半的时间,每天都需要砸钱,一分钱收入都没有,还会面对无数的质疑……
当这个系统建成,村民们家里的水管能滴出第一滴水时,他的回报期才正式开启,这个供水系统,就是比尔曾经种下的“庄稼”,如今丰收的季节到了。
第三个问题:时机到了吗?
请听题:“打猎”和“种田”哪种方式更好?
答案是,不一定。
比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的供水系统建成了,可如果最终没建成呢?
开发到一半资金不够,烂尾了;
水管质量不过关,系统崩溃了;
系统建成了,村民们却要集体搬迁……
比尔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笑话,变成个失败者,余生都要用来还债。
所以,孰优孰劣,我们并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而是要透过这个案例,理解这两类回报的不同,要学会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回报类型。
打猎式的回报,它的好处是当下立刻就能有收益,也更自由,可以随时换方向,但缺点是长期收益缺乏增长性,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今晚可能就得饿肚子,而且如果这个地方的猎物打完了,你还得换个地方。
很多打工者其实就是在追求“打猎式的回报”,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不管公司好不好,总之我的付出要有回报,如果公司没钱了,给的回报少了,让我不舒服了,那我就换个地方继续打猎!
他们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打猎的技能”确实提高了,比如从原来每个月能打5000元,到现在每个月能打到20 000元了。但是,一旦遇到类似公司裁员、倒闭等“恶劣天气”,他们就不得不面临短时间内“无猎可打”的局面,然后开始寻找下一个猎场……
种田式的回报,它的好处是,成型后收益非常大,但缺点是,前期的过程会非常煎熬,建设期很长,还没等庄稼长成熟,你可能就饿死了;
或者在过程中遇到天灾人祸,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又或者土地和种子选错了,这是块贫瘠之地,种子很劣质,奋斗了一年,最终啥都没有……
所以,并不是每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都得现在就去做,有时候时机没到,你就得等。
“三思后行”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