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重看了《后来的我们》,里面的爱情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感触,反而里面几个家的镜头打动着我。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一切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们遇到挫折最能够庇护我们的地方。当初的我一直想着去逃离,而如今的我想着归去却无法归去。
后来没了我们,但却懂得了家最印象深刻的还是男主的爸爸做的粘豆包,那是一种亲情的寄托,也是家的味道。在西安的这段日子我吃了各种的美味佳肴,也尝遍了西安的各种小吃,但是终不及自己家里人做的粗茶淡饭。都说百口难调,那是因为每一个家的味道不同。家的味道可能只是妈妈做的小葱拌豆腐,也可能是奶奶包的枣糕,还会是爸爸做的锅贴,更可能是家人一块包的饺子。每个人对于家的味道感受不同,对于家的感觉也会不同。对家的留念,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死物,也可能是家人感情的凝聚处。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家;居无定所但父母子女在一块也是家。在影片结束的时候男主的爸爸仍然惦记女主并给女主寄粘豆包,看到这里的时候,眼睛酸酸的。电影结束之后,我拿起手机又放下反反复复好几次之后才给我妈发了消息说:“妈,我想吃你做的饭了。”就这九个字我打了快一分钟。发完之后我便不敢再去看手机。过了好久我再去看的时候,才发现我妈在我发过消息之后立即语音回复了我:“那你坐车回来吧,我给你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安与酸楚并存,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就这样流了下来。以前选择大学的时候总想着离家远一点,哪怕是到边疆偏远地区。但是,现在真的后悔了,虽说离家不算远,但是行程时间也有些耗不起。想回却又回不去的感觉,是那样的令人难过。
后来没了我们,但却懂得了家身处异地遇到难事、受到委屈的时候,无人倾诉的那种无力感。眼泪在眼圈里面打转,但却只能抬头看天,不让眼泪掉下来。毕竟,一个人在外地最需要学会的就是坚强。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报喜不报忧是每一个异地游子必备的技能。正如影片中,一次过年,男主遇到困难,还对自己父亲说着自己过得很好,在吃着年夜饭,很幸福。而男主的爸爸和他的一个好友喝着闷酒,却和儿子说着家里人很多,都坐不下了。身在异地,我们和家里人都互报着平安,有什么难事都不说,只是想希望我们彼此能够安心的生活,勿牵、勿挂、勿念可能是我们对家里人最好的期盼吧。还记得开学时在学校遇到委屈,只能自己一个人憋在肚子里,满肚子的委屈不敢和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自己。那时候也只能自己找个角落,给好友打着电话,慢慢的消化着自己的委屈。虽说家里的电话能够打通,但是家里人的担心程度我们永远想象不到。他们可能会知道你的情况之后茶不思,饭不想。也可能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你身边告诉你,没事的,我们在这,带你回家。委屈却不敢向家人倾诉,是那么的令人纠结。
后来没了我们,但却懂得了家后来的我们可能并不是学会了如何去爱,而是真正的懂得了家的味道。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游,那就游必有方。家,永远是我们的居所,永远是我们落脚发芽的地点。树欲静而风止,子欲养而亲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所期望的。身在异乡、独为异客的我们,有空需要的并不是打游戏、出去闲逛,需要的是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其实为了你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人,永远都是你的家人。
后来的我们走遍了天下,遇到过无数的分岔路口,却没能忘记家的方向;后来的我们尝遍了世界,吃过了无数的山珍海味,却仍然思念家的味道。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即使没有了我们,但是家,一直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