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可以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来形容,它着重于探讨虚幻的科学、技术、未来的社会、外星的文明等等相关的话题。它通常涉及超越当前科学水平的设想,构建虚构的世界观和未来情景。它一般都基于当下的科学技术,以此为核心的基础,但不拘泥于现实中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展,而是设想未来或虚构的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物。这就是:科幻。
如果给科幻再加上一些是非曲折的故事情节,正派反派的角色带入,生离死别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的情感曲线,那就将是一部内容饱满的科幻小说。
我要回忆一下,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著名的《海底两万里》,估计不少人,应该也是一样的吧?随后就是《侏罗纪公园》,记得那本书还是在一个空间狭小的迷你书店里买的。随后有一大段的时间,都是在看武侠小说,直到黄易的“出现”,把我从经典的武学著作之中带入了一个新的空间,让我手不释卷的《寻秦记》,让我神魂颠倒的《大剑师》,让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的《大唐双龙传》,还有让我惊叹不已的《星际浪子》。随后,科幻小说在我的视野里,又开始了沉寂的岁月。
直到......
《三体》的出现,让我再次开始了如醉如痴的阅读时光。曾经和朋友聊天聊到《三体》,在听说朋友还未曾看过《三体》时,我无情的表现出了“鄙视”之情,对于一个喜欢看书的人而言,怎么能够没有看过《三体》呢?鄙视~~~
前几天,再次与朋友谈到刘慈欣时,她表示在受到我的“鄙视”之后,完读了全部《三体》,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同时表示,刘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说《球形闪电》也非常好看,话题,就这样顺利的从《三体》过度到了《球状闪电》上。
哎,道理我是明白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记得在《三体》大火之后,刘慈欣一下子被带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风尖浪头上,被公认为是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领军代表作家。同时被带火的另外早期的两部小说:《流浪地球》和《球状闪电》。《流浪地球》我是早已拜读,可《球状闪电》在我的书架上存放的时间也已经很久了。这下到好,一下子又触及到我自找的一个“死角”。
看来,这本《球状闪电》已不能让它继续在书架上吃灰了,也该拿下来让它见见世面和阳光了。
在书的一开始,球状闪电的华丽登场,简单而明了的就抓出了我的眼球,同时也激发的我的好奇,这是一本真正的科幻小说?那个橙色的球状闪电,是虚构的?还是现实存在的?我是绝对没有见过所谓的球状闪电,但自己也知道一个真理,没见过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黑天鹅”。也正是这个好奇的驱使,我刚看完前部分的“序”篇,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搜寻球状闪电存在的真实性了。
果不其然,按照已知的信息,球状闪电在自然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的观众确实是少,就像是UFO的目击者一样,少得可怜,也就这些年随着手机拍照和摄像功能的普及,随便在任何地方,任何周围,都能看到手里拿着手机的“路人”,手机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不离手的“手机”。有事掏出手机先拍照,发朋友圈,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模式。记得上次北京凌晨的地震,除了没有被震醒的,基本都在发朋友圈,我就疑惑了,遇见地震的首要任务不是先要逃命吗?而真实的答案是:逃也没用。
对吧?那就和球状闪电的主角父母一样,在遇见球状闪电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举起手臂护住自己,而不是“逃“,主角呢,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不过也反应不过来,只是在那一瞬间,也只能是看着眼前的父母瞬间被“击碎”的景象。
今天只看了这一部分“序”章,仿佛明白了些什么,书中的“我”,必然是因为球状闪电给自己带了如此的人生,“我”也将必然要为自己父母的死,寻求一个可以被解释的“真理”。
网友评论